六十年前,在南方战场上,南方局指挥部首次集结主力部队,发起了平野进攻战役并取得了辉煌胜利,为抗美救国战争初期奠定了新的战略态势和力量基础。这场战役为战役战术艺术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构建并转换阵势”的艺术尤为突出。
1964年,在南方革命运动发展的背景下,美国及其傀儡政权被迫分散应对,内部矛盾愈加激化,频繁发生军事政变。在“特种战争”战略面临全面崩溃的危险之际,美国及伪政权仍顽固推行“麦克纳马拉计划”,试图在三年内稳定南方,通过军事优势和各种阴险手段压制革命运动,遏制我主力部队的集中作战能力。为实现这一图谋,敌军在巴地-头顿这一重要战略地区设立了四个军事分区(德盛、隆田、红土、川目),加强兵力和装备,努力修建据点,积极进行人口聚集并设立“战略村”;其中,将平野作为“典型战略村”,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保护,企图将模式推广至全南方。
我军方面,根据党中央第九次会议的决策,南方局明确指出,必须建设强大的主力部队,组织大规模的集中作战,逐步消灭伪军主力,击败美帝国主义“特种战争”战略的核心支柱,为革命创造新局面。为具体落实这一任务,南方局党委和指挥部决定在东南部发起平野进攻战役,旨在消灭敌军重要兵力,破坏其“重点清剿”计划,支援群众起义摧毁“战略村”,推动游击战争并扩大解放区范围。尽管这是南方主力部队的首场战役,作战区域远离后方,但凭借高昂的战斗决心和独特的军事艺术,我军首次全歼敌军装备精良的装甲分队,给予敌人不可预料的重大损失。这一关键的首次胜利成为战场力量对比和局势的重要转折点,对击败敌军的“特种战争”战略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为进一步击溃美国伪政权的战略阴谋创造了条件;此外,彰显了南方解放军主力部队在战役作战艺术,尤其是在构建和转化阵势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第一,通过巧妙的疑兵战术“惑敌诱敌”,建立坚固且险要的初始阵势。在平野进攻战役中,为了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从而在最有利的时间和地点发起并结束战役,同时精准打击敌军、挫败其战术部署,我方灵活运用了“惑敌诱敌”的策略,大幅提升了作战效率。战役发起前,为了保密并出其不意地发动主攻及关键战役,我军在广泛运用疑兵战术的同时,迫使敌军分散其主力部队,对广泛区域进行防守,暴露出德盛-平野区域的弱点。为实现这一目的,南方局指挥部指示地方部队在全战场范围内展开行动,包括袭击环绕怀德、隆田、红土等军事区的“战略村”,伏击15号公路上的敌军车队,以及炮击边和机场,以削弱敌军空中支援能力等。通过这些广泛的疑兵行动,敌军被迷惑,对我方作战意图做出错误判断,被迫分散兵力和火力,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在我军发起总攻前,德盛和平野方向成为敌军防守力量最薄弱的地区。借助疑兵的效果,761团和762团秘密穿越同奈河,经20号公路和1号公路潜入作战区域,按计划在秘密且安全的状态下完成部署:战役指挥部设在挪山,761团驻南春山,762团驻东南艺山,炮兵部队驻北万劫和德盛西北。这一阵势布置使我军建立了隐秘、坚固且险要的初始阵势,不仅能在全战场范围对敌军形成广泛威胁,还能集中主力于主要作战区域,灵活应对敌军通过地面和空中增援的反攻企图。综上,通过高超的疑兵战术,我军成功建立了稳固的初始阵势,迫使敌军在多方向上分散兵力,使我军在最有利的方向上突然发起进攻,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敌军因被牵制和错误判断陷入被动,“强变弱,多变少”,最终陷入失败。
第二,及时调整力量,打击敌人的作战措施。为了限制敌人的兵力、火力和机动能力,打击敌人“装甲车运输”和“直升机运输”的战术,我们紧密跟踪并掌握全面情况,及时调整力量,始终争取并保持主动权,成功开展关键会战。通过巧妙的“诱敌”作战艺术,我方在平野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迫使敌人立即启动“平绥33号”行动,解救从2号公路到平野、德盛地区。然而,敌人第1装甲团第3连并没有进入我们在艺山南部和372号公路西部布置的伏击阵地,因此错过了战机,敌人成功机动至德盛。我方准确预判敌人会回撤,762团及时调整力量,增强战斗决心,重新布置伏击阵地在艺山东部,形成坚固且险要的阵势。因此,当敌人带着轻敌、疲惫的心态回撤时,进入了我们提前布置的伏击阵地,762团迅速出击,截断敌人前后,包围分割,持续进攻,打敌人个措手不及,遭受重大损失——此次战役中的第一个关键取得胜利。这是我军在南方战场上首次歼灭敌人一个装甲连,造成了极大震动。由此,在短时间内,敌方战势发生变化,凭借初期阵势的基础,我们迅速转变阵势,从被动转为主动,时机一到就随时准备打击敌人。
同时,在战役的第二阶段,在歼灭敌人第33特种营后,我方判断敌人会继续增援,意图重新占领平野“战略村”,因此及时调整阵势,761团向广教地区(南春山)调动,补充作战方案,准备打击敌人。尽管我们的力量和装备在歼灭敌人第33特种营后受限,但由于及时保持主动,巧妙地引诱敌人第4海军陆战队深入我们事先布置好的阵地,最终歼灭了敌人,俘虏敌人8名,其中包括1名美国顾问大尉。这一胜利标志着南方解放军主力部队的强大成长。尽管敌人调动了经验丰富的部队,并得到空军和炮兵的强力支援以解救平野,但通过及时灵活地转换阵势并成功实施关键战斗,我们的主力部队成功消灭了敌人每一个精锐的营级单位,在南方战场上掀起了强烈的震动。
第三,灵活运用和创造性地采用各种战术形式和作战手段,有效处理作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执行“打点灭援”的作战方针,主要以消灭敌人工事外的部队为目标,作战指挥部紧紧抓住战斗进程,指导各个单位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战术形式和作战手段,旨在击败敌人“直升机运输”和“装甲车运输”的战术,在战役层面上取得高效的战斗效果。因此,为了将敌人“引”出基地,暴露出其在工事外的力量和装备,创造有利时机以彻底消灭敌人装备有重型火力的各个装甲营,我军巧妙地进行诱敌战术,选择合理的目标进行“挑动”;同时,运用有效的攻坚战术,持续加大对平野“战略村”的压力,迫使敌人不得不调遣最精锐的部队进行救援和解围,最终落入我军事先准备好的战场,遭受重创。
为了拯救平野“战略村”,敌人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和装备,通过空军火力、炮兵火力的最大支援,同时进行陆路机动和空降机动。由于敌人形态具有高度的变化,战斗局势发展迅速且复杂,要求战役指挥部必须灵活及时地处理。因此,为了保持进攻主动权,不断“破敌势”,通过“调诱”敌人精锐部队按照我军的作战方式行动,在整个作战过程中,战役指挥部灵活创新地运用了多种战术形式,如:机动突击,彻底消灭敌人3号装甲营;进攻敌人空降部队进入平野东南,消灭敌人33号特种营;伏击消灭敌人4号海军陆战队营等。同时,在每一场战斗中,围困、深插、分割、使用火力进行压制等作战手段也得到广泛运用,迫使敌人进入我军预设的区域。为了提高消灭敌人的效果,各单位始终“紧贴敌人作战”,不允许敌人通过分线使用伤害性火力……这些战术有效发挥了各单位的优势,形成合力,成功击败敌人的作战手段。
平野进攻战役的胜利为基本摧毁美国帝国主义的“特种战争”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标志着南方解放军主力部队的成熟。虽然战争已经远去,但从战役中提炼出关于阵势构建与转换、争夺作战主动权的经验教训依然具有重要价值,仍需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进行研究、运用和发展。(完)
作者:二号陆军军官学校 陈令安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