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09 月 21 日 , 星期六, 11:03 (GMT+7)

2016 年 11 月 15 日, 星期二, 07:48 (GMT+7)
“众志成城”——陈朝卫国事业中的主导观点

公元十三世纪上半叶,蒙元帝国企图侵略吞并大越,我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

在祖国危在旦夕的时候,陈朝君臣下定决心组织抗战。陈朝开国元勋陈守度太师在回答陈太宗皇帝有关“和还是战”的提问时慷慨说道:“臣首未至地,陛下无烦他虑”。甚而至于,1285年当敌军派五十万大军第二次攻打侵略我国之时,统帅我国军队的兴道大王陈国峻慷慨说道:“陛下先断臣首,然后降”。又如陈平仲将军不幸被元军俘虏并招降之时昂然回答说:“宁为南鬼,不为北王”。陈朝的抗战决心激起了全民族的战斗精神。

《延红会议》是我国全民智慧发挥到极致以及陈朝继承李朝大业之后精心塑造和培育的“众志成城”观点及其在三次抗战中发挥到新高度的深刻体现。甲申年冬季(1285年)延红会议各位元老不约而同高呼一声“打!”,这也是全民族的心声。此一具有历史性的会议体现了我国全民族抵抗侵略者的抗战决心。

在此背景下,蒙元大军不仅要与陈朝军队较量,还要对付大越全民。当敌军进军大越之时,他们震惊地发现,到处都挂着告示,上面写着:“凡国内郡县假有外寇至,当死战;或力不敌,许于山泽逃窜,不得迎降”。带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我国人民彻底执行朝廷的抗战命令。反蒙元的作战力量不仅包括朝廷的各路军队、王侯贵族的军队,还有各乡村的农民军事组织——民兵队。在陈朝抗蒙元三次神圣大战中,山区少数民族同胞已与平原地区广大人民并肩携手,协同作战。

陈朝三次打败蒙元帝国侵略者并立下显赫战功,维护民族独立主权是有诸多因素所造成的,其中主要因素就是已提倡并胜利运用“众志成城”的思想观点。这一思想观点不仅在战时得到提倡,在平时也不断地得到重视和深化,其基本内容如下:

首先,陈朝历代皇帝亲民、近民。据史书记载,打败敌军之后,陈仁宗皇帝曾在外出访,途中见到王侯家童便叫到跟前问:“汝主何在?”,并叮嘱卫士不可呵斥。回到宫中的时候,对左右说:“平居则有左右侍卫,国家多难,则惟彼軰在。”由此,陈仁宗皇帝经常到偏远乡村地区微服私访、讲佛经、为民救苦救难。因此,皇帝充分理解人民的心思愿望,同时也看透各地官吏的错误行为并及时提出有效的惩处措施。抗战、动乱时期过后,国内人民又遭受洪灾、旱灾,陈朝历代皇帝始终及时颁发诏书,推行许多合乎民心、宽舒民力的政策,以救助患难中的人民。这不仅巩固民众对朝廷的信心、支持和拥护,还为调整各阶层间互帮互助的友好关系作出贡献。

其次,陈朝历代皇帝极为重视照顾人民的生活。当时大越人民主要靠农业生活,故而陈朝皇帝注重劝农,照顾人民生活。基于对农业耕作规律的充分认识,陈朝特别注重兴修水利,致力筑堤防洪。由于水利系统得到发展,陈朝经济较为发达,为三次打败敌军、捍卫祖国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再次,陈朝保护了人民的合法正当权益。陈朝皇帝诏书、谕旨等内容宽松的文件体现了朝廷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照。陈朝屡次下达诏书减租税、征民开荒、填海建村等。有时候,为了及时解决眼前的饥饿问题,陈朝有时甚至直接出资购买富家的稻谷赈济贫民,或者鼓励富豪家庭自办此事,并为其颁赐爵位。这实质上就是“宽舒民力”,意在确保人民能过上温饱、平安、幸福的生活。

总之,通过采取上述同步措施,陈朝建立了重视法治、重用人才的强大的政治制度。陈朝以田庄采邑经济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以独立的宗教为意识体系,主张“宽舒民力”、亲民近民、宗教和睦共处,树立“众志成城”的思想观点并将其视之为“卫国的上策”。(完)

作者:河城

TAG

陈朝,思想,

网友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