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4工厂是防空空军军种重要的技术保障单位之一,承担着防空火炮、低空导弹和特种车辆中修、大修任务,制造光学设备、测量仪器、氧气、氮气、物资及零配件,应用新科技为防空空军军种各单位和全军防空部队的武器装备进行维修、改进和现代化改造。
 |
| 国防部副部长黎辉咏上将检查A34工厂防空炮维修工作质量 |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军种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工厂承担的任务要求也越来越高。送修的武器装备大多使用年限长,损坏程度多样,需要进行中、大修。同时,物资和零配件日益紧缺,许多专用部件已停产,依赖国外供应,成本高昂,该工厂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在一些方面仍有限,缺乏统一性,技术工人分散在两个厂区,水平参差不齐,并且经常要机动为军种各单位提供技术保障等。
针对上述情况,工厂党委和领导班子积极创新领导思路,指导组织实施“三个突破”,提高综合能力,逐步掌握核心技术,积极推进物资和零配件的国产化,应用数字化、模型化、自动化解决方案,提高维修和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1. 建设“科技型人才”
面对防空部队武器技术装备日益现代化、种类繁多、技术含量日益提高的现状,要维修和改进这些武器装备,首先需要“科技型人才”。基于这一认识,该工厂着力打造一支“科技型人才”干部、职工和技术人员队伍,使他们具备高技能、高专业素养、精通装备、具备科研创新能力,并能快速适应军事技术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趋势。为此,该工厂推进了“精简高效”的队伍布局和重组,同时积极研究、制定并实施了高素质人才招聘、培训、培养和建设战略,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坚定、资格条件标准化、岗位技能齐全的人才队伍。
为实现既定目标和要求,该工厂从院校、部队单位选拔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实施多种培训形式,把现场培训与技术转移培训以及选派干部职工到军队内外培训机构进行深造相结合。尤其注重打造一支年轻化技术精湛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确保年龄结构均衡,在各专业领域形成稳固的一批骨干力量。为提高干部和技术人员掌握设备、安全操作和高效运用技术流程的能力,该工厂定期组织干部技术人员培训。2020年至2025年期间,该工厂已协调组织了数十期培训班,涵盖技工等级晋升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新设备使用及新技术流程开发培训等,参训人数数百名。培训课程紧密结合各专业,内容贴近实际,并邀请军种内外顶尖专家授课。另一方面,该工厂注重发挥参与过改进、现代化改造项目、大型复杂维修任务等的高技能干部技术人员队伍在向年轻工程师和工人传授经验、指导培训方面的作用。同时,鼓励干部职工自学自练,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努力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满足任务要求。特别是,为了建设符合专业技术物资研发和生产要求的人才队伍,该工厂成立了产品研发团队,负责实施科研课题、技术改进创新项目,进行物资样品的设计与测试,以及替代设备模型和新型维修工艺的研发。
迄今为止,该工厂因采取果断而同步的措施,建成了一支既具备高强的专业技能,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能够熟练掌握新技术和现代装备的技术骨干队伍。自2025年初以来,该工厂提出并部署了多项行之有效的创新模式,包括在37毫米-2N高射炮连的光电系统中安装夜视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用于半自动夜战,该模式已通过技术鉴定并投入实践,为提高防空部队的战备水平和作战能力、建设现代化防空空军军种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加大对技术创新和装备现代化的投入
面对军事科技蓬勃发展背景下技术保障任务日益提高的要求,该工厂党委和领导班子决定优先加大对关键技术链现代化、科研攻关、技术创新、技术产品研发和掌控等方面的投入。这是一项具有突破性的举措,旨在奠定技术基础,提高武器装备维修能力,满足当前和长期的任务需求。为落实这一目标,该工厂集中资源投资于关键技术流程的现代化改造,尤其注重新一代防空和空军装备的维修。近年来,该工厂实施了多项投资项目,旨在升级基础设施,实现装备现代化,并朝着现代化方向进行技术创新。突出成果包括:在3CY-23车间和高射炮-光学车间加固高射炮和低空导弹的维修生产线(厂房、设备维修、测试架),投资购置了数控精密机械加工系统、用于维修控制电路的专用电子设备、电子模块、自动测试系统等。
在科研和技术创新方面,该工厂有效开展“优秀工人、创新工人”竞赛活动,鼓励干部、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提出技术创新建议,提高生产效率1。同时,该工厂积极自主生产和掌握新技术产品,有助于提高自主性,减少对进口物资的依赖,缩短维修时间,提高武器装备维修后的技术可靠性。2024年,该工厂生产了5套特种车辆维修设备、1套37mm-2N半自动夜战高射炮连综合检测设备,生产了833件防空炮和低空导弹装备的技术物资,以及4辆DH41-4000-M1空调拖车。特别是,自2025年初至今,该工厂已生产了400个技术物资类别,共计546件产品,用于防空炮和低空导弹维修,6套成套组件,40件特种车辆技术物资等。这些成果对于该工厂逐步克服零部件短缺问题、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执行任务的主动性,并朝着全面自主保障高技术、专业化武器装备技术标准的目标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3. 技术文件的建设与管理
为了促进技术流程的标准化、提高维修质量,同时为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工厂”模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该工厂非常重视技术文件的建设与管理。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军委于2022年12月20日发布的关于2030年前及后继年度技术工作领导的1656-NQ/QUTW号决议、《技术工作条例》以及技术工作实施细则的基础上,该工厂同步开展适合各生产线、各类武器装备的技术文件体系编制与完善工作,确保准确性、继承性和高度的实用性。2020年至今,该工厂已编制工艺流程文件103卷,共计4929页,技术单张76卷,共计8641页,修理、检查、试验凭证239,927余张,已在整个生产线系统中推广应用,有效服务于武器装备的定期和不定期生产和维修工作。
在完善传统武器装备技术文件的同时,该工厂还特别注重编制技术文件和技术标准,用于产品维修验收,特别是高技术含量的新型武器装备。同时,该工厂党委和领导班子坚决推动数字化技术和仿真技术在技术文件编制、管理和开发中的应用。
目前,所有定期维修的武器装备技术文件已全部实现数字化。这些文件集中存储在内部服务器系统中,方便快速和准确检索,同时形成全厂统一共享的数据库,为组织维修、生产、技术培训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过去落实中心政治任务的成果,生动地证明了A34工厂部署具有战略性的“三大突破”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这也体现了该工厂积极把握技术发展趋势,贯彻落实越共中央政治局及中央军委关于在科技发展、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57-NQ/TW号决议和3488-NQ/QUTW号决议,为该工厂持续提高武器装备维修和改进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满足新形势下防空空军军种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完)
作者:A34工厂厂长阮春长大校
1. 2011年至2024年期间,该工厂共开展技术创新项目146项,其中3项荣获军队青年创新奖二等奖、2项荣获三等奖、2项荣获鼓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