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军官学校深入贯彻党和中央军委关于教育培训改革的方针政策,秉持“学校培训质量就是部队战斗力”的指导思想,聚焦标准化、现代化方向,采取多项配套且切实可行的措施,致力于培养兼具“又红又专”的政治干部,为打造政治本领过硬的军队提供坚实保障。
 |
政治军官学校首长对学员予以检查和支持、鼓励 |
政治军官学校成立于1976年1月14日,肩负着为全军培养连级政治指导员的重任。建校伊始,学校确立了以“把握当前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学校紧密贴合战场实际、发扬综合力量,在实践中建设,在建设中提升学校全面工作质量”为宗旨的教育培训方针。1992年12月,大将武元甲大将视察学校时发表了重要指示:“发扬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的光辉传统,努力建设成为我军一所全面模范的军官培训学校。”这一指示成为学校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近五十年来,学校历代干部、学员和官兵始终团结一致,秉持民主与纪律精神,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克服困难,在教学和学习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铸就了“忠诚、创新、团结、克难、教好、学好”的优良传统。学校培养的政治干部兼具“书本与实践相结合,枪杆与琴弦共奏”的品质,践行着“百年大计,紧随胡伯伯脚步”的理想。学校的教育成果为加强党务和政治工作效能,巩固军队的政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凭借出色的成就,学校于2024年荣获“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并先后获得2015年的二级军功勋章、2018年和2020年的两枚二级保卫祖国勋章,以及2023年柬埔寨王国颁发的二级友谊勋章等多项殊荣。这些辉煌的成绩不仅是政治军官学校的骄傲,更是越南军队政治建设的不朽篇章。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与地区形势下,政治军官学校的教育培训任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在国防与安全领域带来了许多突破性变化,同时也伴随着深刻的挑战。敌对势力与反动分子加紧对党、国家和军队的破坏,其手段更加精细隐秘,尤其在网络空间的渗透上更为突出。再加上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深远渗透,这些因素对学校的教育培训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圆满完成任务,学校党委和校领导明确了以下重点内容和基本措施:
一是,推动教育培训根本性、全方位革新,以满足新时代军队建设需求。这是一个覆盖面广、具有统领作用的重要问题,涉及到培训过程中的各个要素,需要结合学校各个历史时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紧密联系具体背景、特点和革命各阶段的军队建设任务需求。因此,学校党委、校领导要求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军委、国防部的相关决议、指示、计划,确保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大力推动教育培训在根本性、全方位、各环节同步化的革新。在革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标准化、现代化”的导向,确保培训既体现党的基本原则,又具备科学性和实践性,同时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追求实质性效果。在实施过程中,要立足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设革命化、正规化、精干化、现代化军队”方针,与军队基层单位实际需求相结合,尤其针对政治分队干部的特定能力与素质需求,以主动研究创新并完善新时代的培训目标与模式。继续高效推进《在新形势下改进军队各级干部培训流程与课程》提案的落实;基于此,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不同培训对象的课程设置。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吸纳现代教学理念,通过优化课程内容,确保其既贴合学校特色又符合各学科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改进考试内容、形式及评估方式,从以单纯知识评估为主,转向全面衡量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培训进程的方式。同时,加强学校与部队之间的协作,以及与军内外高等教育机构的联合,不断推动深度融合与全面发展。
 |
配合组织科学研讨会 |
二是,推动军事科学工作改进,加强实践总结与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全军军事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中心的作用。贯彻落实中央军委于2022年12月20日发布的关于至2030年及后续年度军事科学工作领导的1652-NQ/QUTW号决议,学校将教育培训任务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把教学工作与军事科学工作融入整体活动中。集中推动科学管理的创新,采用竞争机制、订单机制以及成果与最终成效管理机制。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积极主动提出并构建重点科研项目,为总结实践经验、发展政治理论、建设军队、保卫祖国做出贡献,从而革新、提升学校教育培训质量。创新并多样化科研形式、学术交流模式和活动方式,营造促进创新的环境。同时,建立激励政策和支持机制,推动在权威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加大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力度,推动学校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需求。加强国际化进程,扩大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军事科学技术方面的合作、联动与交流,尤其是在双方共同关注和擅长的领域上深化合作。
三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建设具有优良素质、能力和威望,与任务要求相称的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学校党委和校务委员会明确:将建设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干部队伍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相结合,作为新时期学校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与教育培训的根本性、全面性革新和军事文化环境建设并列),以此作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动力和突破口,使其具备符合任务要求的素质、能力和威望,成为干部工作中首要且核心的任务。在具体实施中,学校注重发挥干部和教师的“七敢”精神,将其视为首要目标,也是人才评估和使用的首要标准。继续根据具体岗位细化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的标准,为评价、选拔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同时,制定特殊机制和政策,以便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发现、培养和建设学术带头人队伍,以满足学校发展需求,并参与与军队内外高校的教学、科研交流与合作等活动。有效实施干部使用方向规划,为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训类型提供依据,尤其重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避免单纯追求数量。结合干部在基层单位的轮换和实际工作经验,学校实行在机关、教学部门和单位之间轮岗的干部调配和任命政策,以在不同环境和工作条件下培养和锻炼干部和教师。
四是,继续提高捍卫党的思想基础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反击错误、敌对观点。将此视为“和平时期的战斗任务”,校委会动员并发挥全校的政治责任,提升其战斗力、说服力、敏锐性和深刻性,在执行过程中实现质量和效率的飞跃。为了取得实效,学校积极从内容和方式上全面、同步革新,发挥作为分队级政治干部培训中心和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的优势。逐步按照机关单位和教学部门的类型开展捍卫党的思想基础,反对错误、敌对观点的专门化活动;结合广泛发展的队伍与精干骨干力量,扩大斗争力量,尤其是在网络空间上的斗争。将教学及科研任务与反对错误、敌对观点的斗争紧密结合,强化科研内容和形式,为捍卫党的思想基础的斗争提供直接论据支持。经常更新和补充关于捍卫党的思想基础、反对错误和敌对观点的内容,纳入各类教育对象的教学课程和培训目标中。多样化实施方法和形式,加强实践活动,为学员创造符合培训进程的培养和锻炼环境。积极主动地与军队内外的机关单位联系、协调和交流斗争经验,共同捍卫党的思想基础。
与此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廉洁、强大的党部,与建设全面强大、“模范、典型”的学校紧密结合。同时,推动学习和践行胡志明思想、道德、风格,并开展“发扬传统、贡献才干、不负‘胡伯伯部队’之美誉”的运动相结合,通过切实、具体、创新、高效的模式和行动来实施。这些举措有助于形成综合实力,确保学校圆满完成其核心政治任务,为全军培养“又红又专”的分队级政治干部。他们始终是基层单位政治强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核心力量和骨干队伍。(完)
作者:政治军官学校校长阮雄莺中将、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