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八月革命的胜利给全党、全民和全军留下诸多宝贵经验教训,永远照耀越南革新开放、建设和保卫越南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道路。其中,关于建设和发挥全民族大团结力量的经验教训仍保留原有的价值,在新革命时代应得到研究、运用和发挥。
1945年八月,在越南共产党和胡志明主席的领导下,越南民族一齐站起来成功进行革命,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今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东南亚第一个工农国家。这是越南民族建国卫国史上辉煌里程碑,开辟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新纪元,提高越南在国际舞台上的威望和地位。
八月革命的成功是自从1930年2与3日越南共产党诞生以来整整15年艰难革命历程的结果;其凝聚诸多客观和主观因素。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因素是我党已充分发挥全民族的综合力量,一心一意打倒殖民地和封建制度,给民族带来独立,给人民带来自由和幸福。在党和胡志明主席的领导下,全国士、农、工、商、知识分子、妇女、青少年等各阶层人民挺身而出,贡献人力和物力,积极响应和参加革命运动。其证明发挥全民族大团结力量是党铸就八月革命胜利的正确路线、主张和力量源泉,其应继续得到研究和创新运用于当前全民族大团结和“民心阵营”建设事业,旨在为胜利实现建设和保卫越南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个战略任务注入新动力。其中应集中于以下若干问题:
第一、建设党真正成为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全民族的先锋队,与人民达成一片,赢得人民的信任而坚决听从。这是我党领导革命过程的宝贵经验教训。八月革命爆发时,以15岁年龄和近五千名党员,我党已领导全民族进行革命并铸就巨大胜利。能取得这个胜利是因为我党在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基础上建设,拥有过硬政治本领、英明智慧、强大的组织和高尚道德。我党已把握时机,坚定不移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目标,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我党拥有随时为祖国独立自由、为人民幸福而忘我战斗、与人民骨肉相连、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听从的先锋模范干部党员队伍。因此,党召唤时,人民众人一心形成移山倒海的力量,使敌人惊心动魄。
|
越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全景(图片来源:nhandan.com.vn) |
当前新形势下面对建设和保卫祖国事业的要求,党要实现自我革新、自我整顿,把党建设与任务要求相称;不愧为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越南民族的先锋队。发挥所取得的结果,各级党委组织要严格贯彻落实越共十二大四中全会关于建党整党的决议,把其与落实越共十二大政治局关于推动学习和践行胡志明思想、道德、作风的第五号指示相结合并行推进。从此,教育和锤炼又红又专的干部党员队伍,遏制和击退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生活作风衰退与“自我演变”、“自我转化”、贪污浪费和偏离人民等表现,培育重民、亲民、知民、学民、为民的科学、民主工作作风和方法。以建设党内部团结为全民族大团结建设、“民心阵营”建设的核心。与此同时,提高反贪反浪费的斗争效果,胜利实现党的主张、路线和国家的政策、法律及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安全、对外等目标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巩固人民对党、国家和制度的信心和密切关系,营造全社会的共识,发挥全民族大团结力量。
第二、党把民族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谐解决利益问题,经常照料和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八月革命实践证明,面对民族独立斗争事业要求,从第六次、第七次到第八次中央会议,我党已决定改变革命战略方向,把民族解放任务放在头等地位,暂时搁置土地革命任务,确定当时革命性质是“民族解放革命”,因为“这个时候,阶级的权利要置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下”。关于革命的敌人,从第六次中央会议确定为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到第七次、第八次中央会议,党确定印度支那人民的敌人是法国殖民地和日本法西斯,把第六次中央会议的“反帝国”、第七次中央会议的“反帝国救国”等口号改为“救国”口号。革命的目标是打滚法、日后将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新越南国家。这是我党战略指导路线的正确、创新转向,和谐解决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各民族民族和各阶层人民利益的关系,符合党的活动宗旨和目的。其还是继承、发展和完善阮爱国领袖在1930年2月《简要政纲》中所指出高举民族解放旗帜的主张和路线,体现我党在领导政治、制定民族解放革命路线中的跨越成长。因此,党已成功集合、团结和发挥全国人民的巨大力量,把其服务于实现民族独立目标。尽管遇到种种艰难和牺牲,数万名干部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敌人逮捕、杀害,人民仍绝对相信党的领导,努力准备力量进行起义和夺取政权。总起义时期一到,响应党和胡志明主席的号召,全体人民本着以自己力量解放自己精神一律崛起,铸就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
发挥此经验,在领导越南革命过程中,越南共产党一向把人民和祖国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关心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党坚定不移既定目标和理想,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别无所求。党员队伍一向以服务人民为生活理念和奋斗目标。其不仅体现在党的纲领和党章之中,而且还得到越南革命实践证明。尤其的是,面对人民生活困难,我党已紧抓实践,探索制定国家革新路线。因此,越南在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国家道路上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成就,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日趋焕然一新。在当前革命阶段,我党确定,党的所有主张、路线和国家的政策、法律都为了人民的利益。和谐解决社会各成员的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与全社会利益的关系,保卫人民的合法利益和正当权利,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确保每个人,尤其是居住偏僻山区、海洋海岛、抗战根据地的少数民族同胞都能享受到革命成果。
第三、多样化集合、动员和团结各阶层人民的形式。八月革命前,越南独立同盟阵线(越盟)诞生,提出联合各阶层人民,不分宗教和政治倾向和阶级,团结战斗打滚法日,夺取独立的主张,其标志着我党领导革命路线的一个转折点。在组织方面,越盟阵线组织从中央到基层设立。除救国妇女、救国青年、救国农民等政治性救国团体外,还设有失业救济会、相济会、孝喜会、国语学会、读书会等公开和半公开会团。以正确的主张、具体的目标和丰富多样的组织方式,越盟阵线已成为集合各阶层人民的核心,满足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渴望,让每个人都能生活在独立、自由、民主的国家,共建温暖、幸福的生活。
为了广泛宣传党的主张、越盟的政策,第八次中央会议后,我党出版了共产杂志、越南独立、救国、解放、解放旗帜、前锋等报刊。各地方推动口头宣传,使用“农民有田地”、“没收帝国和反革命地主的田地”、“打滚日法”、“民族独立”等斗争口号。每个口号是灵活、创造性地运用革命实际情况,既具体化路线,又集中、含蓄地体现人民的斗争目标。因此,党的主张很快得到广泛普教到各阶层人民,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斗争。
把这个经验运用于当前革命阶段,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行业应革新和多样化民运形式。首先,应推动教育宣传和严格贯彻胡志明思想、党关于全民族大团结的决议和指示乃至建国卫国路线和主张,营造全社会在认识和行动上的共识 。关心建设强大的越南祖国阵线,让其在集合与动员人民中发挥核心作用。各级越南祖国阵线建设工作要确保代表性、典型性和切实性,建设灵活、创新、有效的常务委员会,发挥好不专责干部队伍以及富有威望协作者的作用。关于活动内容和方式,应落实好面向基层、集中于人民基本问题和紧迫需求等方针,做好与各级政府的配合机制,发挥人民在参加党建、发展经济社会、建设全民国防阵势与人民安全阵势等工作中的做主权,保卫人民的正当权利,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关心建设青年、工会、妇女、农民、退伍军人、职业协会等祖国阵线成员组织,扩大和发展祖国阵线组织,旨在集合和加强全民族大团结。做好民运工作,发挥好富有威望的人和骨干力量在居民社区、少数民族和宗教同胞中的作用,保存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价值,除去迷信异端和落后陋俗。
各级党政机关应推动爱国竞赛运动与“全民团结建设新农村、文明都市”、“为穷人日”、“知恩图报”等运动,关心照料优抚政策家庭、革命功臣、二恶英受害者的生活,协助人民客服天灾后果等。重要任务是胜利实现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安全、对外等任务计划,履行好基层民主制,这是集合与激发民族团结传统的切实形式。坚决斗争挫败敌对势力分化人民内部、挑拨离间人民和党、越南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团结关系的阴谋和手段。
第四、发挥越南人民军队对巩固全民族大团结的作用。为总起义做好力量准备,1944年2月22日,胡志明领袖颁发成立越南解放军宣传队的指示,其中明显指出:“名称:越南解放军宣传队。其意味着政治重于军事。其是宣传队”。执行胡志明主席的指示,70年来,越南人民军队已落实好作为战斗队、工作队和劳动生产队的职能,军队官兵绝对忠于党、祖国和人民,积极参加建设全民族大团结,与人民打成一片。实施“运用宣传武装来呼吁全民站起来,为以后总起义做好政治和军事准备”任务,武装力量已为让人民认清革命的敌人,把握总起义的时机、目标和方法,了解革命政权的目的作出贡献。与此同时,坚决斗争摧毁反革命组织,为群众人民崛起斗争夺取政权扮演核心作用。其说明武装力量对发挥全民族大团结力量,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
继承和创造性地运用上述经验,我党和国家继续关心建设革命化、正规化、精锐化、逐步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完成好被交付的任务,真正成为捍卫祖国事业的核心力量。越南人民军队官兵应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修养锻炼,落实好“弘扬传统、贡献才智、不愧为胡伯伯部队称号”运动,不断使“胡伯伯部队”形象在人民心中增添光彩。推动宣传和动员人民落实好党的主张、路线,国家的政策、法律。每个机关单位应加强民运工作,积极参加地方爱国竞赛运动,落实好党在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政策,参加发展经济社会、除饥扶贫、预防和客服天灾后果、抚养伤病员、烈士家属和革命功臣等活动。从此为建设强大的基层政治系统、维护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秩序、加强军民团结等作出贡献。
在当前建国卫国事业中建设和发挥全民族大团结力量是越南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上述经验教训至今仍保留原来的价值,各级政府和部委行业应把其有效运用于当前建设和保卫越南社会主义国家事业。(完)
作者:越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副主任阮仲义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