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军官学校是越南人民军工程兵本科军官教育培训的核心机构。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学校培训质量就是部队战斗力”的理念,以及“三大支柱”建设发展方针,学校党委常务委员会和校领导班子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确立为关键性突破口。在不懈努力和坚定决心的推动下,学校教师队伍取得了全面发展,数量基本充足,结构合理,整体质量显著提升。目前,学校100%的教师已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占10.11%,硕士占74.41%),教学能力达到优良水平,完全符合军队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框架的标准。仅在2021年至2024年间,就有132人次教师获评校级优秀教师,55名教师荣膺国防部优秀教师称号。这些成就为全面提升学校教育培训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
工程兵司令部对学校进行全面检查 |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学校针对自身特点,在若干关键环节上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教师队伍始终被视为其教育培训质量的核心要素,而在当前全面深化教育培训改革和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要求下,这一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学校政治部向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领导班子提出建议,将各项关于教育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决议、决定和指示具体化、落实化,尤其是关于“深化教育培训工作改革,满足新形势下军队建设任务要求”的工程兵兵种党委2023年3月30日的第463号决议和校党委2023年4月28日的第680号决议。这些决议精神通过会议、培训班、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以及优秀教师评选等多种形式得到深入贯彻。通过这些努力,使各级党组织、领导和指挥人员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得到根本性转变。在教师评估方面,学校将对干部的考核与教师履行职责的任务完成情况紧密结合,并以教学成果、科研成绩、工作效率以及同事、学生的信任度为依据,科学、严谨、规范地对教师进行年度评价、评定和分类。同时,学校分级推进对教师工作任务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有效杜绝了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学习、研究主动性不足的现象。此外,在各级机构和教师教研组的教学管理和行政制度维护方面,工作质量和效率均取得显著进步。各院系科研委员会和教学法委员会在审核教案、听课、评课、示范授课等活动中的制度化管理逐步深化,并实现了稳定而深入的效果。
面对教师队伍在数量、学历达标率、能力、实践经验以及学术职称等方面的不足,同时部分教师的外语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与要求不相符(主要原因在于某些时期对师资培养和队伍建设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学校政治部与教务处共同研究并向学校党委提出建议,根据《2023至2030年及未来军队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实施教师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建设方针。据此,各部门和教研组对组织、编制进行梳理,依据“标准化”、精简化、合理化的原则对教师队伍进行规划,将教师队伍建设与干部规划相结合,有效解决了部分领域教师资源过剩但另一些领域资源短缺的结构性问题。教研组按照既定规划严格计算需求,确保教师梯队的继承性和发展性,为不同代际和专业方向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补充教研组及学科中教师短缺的情况,学校政治部建议学校党委和校领导班子从多渠道、多方向进行教师选拔,优先选拔成绩优秀、具备能力和教学素质的毕业生留校作为后备力量。同时,学校还主动向上级提出建议,从军内外高校选拔毕业生,并从基层单位中挑选具备指挥管理经验的干部补充到教师队伍中。因此,目前各教研组的教师队伍已基本完成调整和优化,解决了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和专业分布的不合理现象,确保了教师队伍在代际间的持续稳定发展。
 |
工程兵专业训练 |
与此同时,学校政治部向校领导提出建议,集中突破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为此,学校在派遣教师前往国内外高等院校深造的同时,重点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如“教学方法日”、示范课、评课、试讲、听课和教学方案评审等),培养和提升教师队伍在各专业领域的全面能力和专业深度。
在内容方面,学校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要求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战。此外,学校明确要求教师队伍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定期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以适应工程兵部队及全军新型装备和技术的发展需求。为加强实践教学,学校积极增加教师到基层单位(从营级到旅级)轮岗实践的机会,同时邀请工程兵领域的资深老干部传授战斗中工兵保障的宝贵经验,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校还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与由国防部和工程兵兵种组织的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及教学竞赛,并参与部队的训练、战备和演习活动,从中学习和研究实际经验,进而提升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与第7军区工程兵第25旅、第4军团工程兵第550旅及公安部机动警察总局的“训练、教育与教学工作协同机制”,为学校教师和学员提供了直接接触单位实际工作的机会。此外,学校高度重视对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训练,注重培养教师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人格修养和生活作风,努力使教师成为德才兼备的模范人物,既具备政治信念坚定,又具备扎实专业素质的“又红又专”教师,从而满足学校当前及长远发展的任务要求。
为实现将学校建设成为“智慧学校,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目标,学校政治部积极与相关专业部门协调合作,向校领导提出建议,集中做好信息技术培训与能力提升工作,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数字化能力,以适应当前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学校逐步升级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全面而系统的数字化转型,重点实施教案、教材、教学资料、科研成果的数字化建设,并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活动。同时,学校开设了多个培训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外语能力,以满足不同职级岗位的标准化要求,适应数字化背景下学校建设的需求。此外,学校要求教师队伍积极学习,不断提高教案、教学资料和电子课件的数字化水平,并在知识传授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灵活使用数字化工具,使课堂内容更具吸引力,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这不仅有助于学员有效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帮助教师不断更新、优化教学方法,满足学员对知识掌握的需求。截至目前,学校已有超过250名干部和教师获得信息技术相关证书,教师团队已编制了超过200份教学资料,总计近29,000页内容实现了数字化。同时,学校成功研发了26项信息技术应用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在教学中得到了有效运用。教学过程中,100%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在线教学平台、数字课件制作工具和基于技术的创新教学方法,为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能力的教师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满足了学校的培训目标与任务要求。
与此同时,工程兵军官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注重落实相关政策,通过实施支持教师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制度,灵活运用公寓住房政策,以及工作和生活条件保障等举措,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学校大力推进竞赛、奖励和表彰工作,通过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主开展研究、自我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通过这些政策和举措,学校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推动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完)
作者:工程兵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范阮玉英大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