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低轨道卫星进行连接和传输数据,以服务于民用、国防和安全等目的,已成为许多国家优先选择和投资研发的重要方向。其中,以美国和中国最为突出。那么,什么是低轨卫星?其优势何在?中美在该领域的竞争潜力如何?对地区又将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问题正受到舆论广泛关注。
 |
中国低轨卫星(附图) |
低轨卫星及其优势
低轨卫星(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简称LEO)是指一组被发射至距地面约180-2000公里之间轨道的人造卫星(远低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距地面约30000公里)。根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美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杂志,低轨卫星被列为2020年世界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这项技术在军事、安全及民用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在军事领域,低轨卫星可用于侦察、监视、定位、预警、通信、导航、云计算及在地面互联网服务缺失地区执行其他任务。在安全领域,低轨卫星能提供高速互联网工具,使一国可以渗透另一国的安全系统,反之亦然。在民用方面,其可用于通信、交通、应急响应、公共安全、气象水文监测、科学探索、经济发展等多个社会服务领域。
近年来,世界多国纷纷加大对此项技术的投资与发展,尤其是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印度、加拿大、日本和韩国。但实际上,至今只有十余家大国企业涉足该领域,包括美国的Starlink、Project Kuiper;中国的中星集团、Spacesale;英国与印度的Eutelsat OneWeb;欧盟的IRIS;加拿大的Telesat等。目前,全球在轨卫星近7000颗,其中约6000颗为低轨卫星,美国拥有约5000颗,中国约为600颗。研究人员指出,相较于其他传输技术,低轨卫星具有以下显著优势:(1)可在地球任意位置提供互联网服务,特别是偏远、山区、海底等传统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2)具备高精度定位功能,能增强传输稳定性并获取高质量图像;(3)服务成本相对传统互联网更低。当然,低轨卫星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传输速度可能中断并受地磁风暴影响;卫星寿命较短(5至7年);若无妥善回收处理,或将加剧太空垃圾问题;信息安全性低于光纤网络。为应对这些问题,相关服务商正在推进稳定传输升级、提高卫星“云”密度、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以及制定卫星回收计划。
实践表明,低轨卫星不仅在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挑战光纤互联网服务地位,还被广泛用于军事领域。比如,美国在飓风期间借助低轨卫星,气象部门能收集风速及全球大气数据、识别风暴结构和动态,并服务于救援与灾害恢复工作。
2020年,埃隆·马斯克旗下的SpaceX与美国空军签署合同,试验加密低轨卫星互联网服务,合同金额约2800万美元;五角大楼与SpaceX还启动“黑杰克”项目,投资近1.5亿美元,用于导航、集成、通信和信息传输等任务,从而助力美国军队掌握全球态势,开展灵活作战并高效运用无人机。中国方面,华为公司已成功试验发射低轨卫星并取得积极成果,当前正加快构建低轨卫星系统,力图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中美在低轨卫星发展方面的实力与竞争
数据显示,美国在卫星研发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尤其在低轨卫星方面优势明显。其全球互联网项目旨在打造超高速卫星互联网网络,赶超4G、5G和ADSL/光纤地面通信基础设施。美国政府正在完善法律框架和技术基础设施,并出台吸引科学家参与,鼓励私人资本投资低轨卫星的计划。此外,美国还积极支持盟友发展低轨卫星,例如:与菲律宾合作开展“网络卫星激励计划”;与欧洲航天局(ESA)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共同开发人类观测数据;支持韩国部署低轨卫星网络技术;为乌克兰军队提供Starlink服务等。研究认为,这将进一步巩固美国在经济与军事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中国近年来也加快了对卫星,尤其是低轨卫星的投入,包括:出台系列政策优先发展空间基础设施;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卫星集群(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航科工集团、三线卫星技术公司等);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改进现有技术、流程与服务;扩展高容量卫星通信网络;推动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协作无缝化。
中国还试图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在非洲、中东和拉美的影响力,并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太空治理和标准规则。同时,北京正在规划建造庞大的“国网”低轨卫星系统(约13,000颗),以便于为全球提供互联网服务,直接与美国的Starlink竞争。
针对中国的投资动向,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指出,中国在未来可能赶超美国的卫星技术发展速度,成为全球连接竞争中的主要对手。有研究指出,中国部分卫星项目的投资和研发进展已超越美国。尽管具备发展潜力,但在面临美国技术禁运的背景下,中国需与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开展合作,方可在该领域对美形成有力竞争。
对地区的影响
专家指出,谁能率先掌握低轨卫星技术,谁就将在科技竞争,尤其军事领域占上风。因此,未来中美在该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并对本地区诸多国家产生影响。
中美两国加大投资、增强低轨卫星能力,将促进科技创新、通信技术发展及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自然灾害中,可为边远地区提供光纤网络的重要补充;也将激励区域国家参与该领域发展,因为其会带来潜力巨大。
首先,这将帮助发展中国家有机会选择、吸收、应用并推进空间技术和低轨卫星技术;其次,有助于各国参与国际安全、边境安全、海洋安全等议题的规则谈判与制定,维护国家利益;第三,为人工智能、STEM、卫星、航天等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契机,并提升国际合作能力,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协同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科学家们认为,美国凭借先发优势,可能通过该领域吸引盟友、加强合作,从而在亚太地区扩展影响力,赶在中国商业化及扩大市场之前完成布局。这可能迫使区域国家在美中两种“生态系统”之间做出抉择;面临信息安全控制、技术投入、系统测试运行安全等挑战;并要应对工业垃圾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专家认为,低轨卫星的快速发展,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由大国和科技巨头主导的“垄断”局面。虽然其具备突破性和创新性,但也是大国间战略竞争的焦点,对军事行为及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国际社会希望大国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向区域及世界其他国家转移技术,特别是在全球局势复杂演变、太空和低轨卫星军事化趋势加剧的当下。
与此同时,各国也需未雨绸缪,做好技术迎接准备工作,包括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规制定等方面,并加强国际协作,共同应对低轨卫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完)
作者:越南外交部美洲司 阮鸿光博士与黎红玉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