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04 月 24 日 , 星期四, 11:16 (GMT+7)

2025 年 03 月 24 日, 星期一, 15:58 (GMT+7)
金砖国家扩张——对东盟的机遇与挑战

在世界正迈向多极格局的背景下,金砖国家(BRICS)——这一新兴经济体组织的扩张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东盟许多成员国表达了正式加入该组织的意愿。这一趋势对东盟的利益和角色产生深远影响,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金砖国家在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市举行外长会晤(2024年)

金砖国家的扩张

金砖国家(BRICS)成立于21世纪初,最初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个创始成员国组成。自成立以来,金砖国家不断发展壮大,日益发挥着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受到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关注、期待和积极参与的意愿。

2025年1月,印度尼西亚成为首个正式加入金砖国家的东盟成员国。此外,泰国和马来西亚已公开表示希望加入该组织;老挝和缅甸据称也有类似意图;而新加坡和菲律宾尚未正式表态是否加入。在接纳印度尼西亚之前,2024年,金砖国家已经新增了五个成员国:埃及、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埃塞俄比亚。至此,金砖国家的正式成员国数量在近15年内从4个增加到11个。而相比之下,发达工业国家组织(G7)用了20多年才吸纳俄罗斯成为G8,但由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俄罗斯被排除在外,G8又回归为7个成员国。

当前国际体系深受美国和西方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现有的国际权力分配格局持不满甚至反对态度,而这一格局是在二战后由主要大国“设计”出来的。因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这些国家提供了一个表达自身立场的机会。这也是为何目前已有约40个国家表示有意愿加入金砖国家,并且这一数字可能还会继续增长。

从经济实力来看,尽管2025年名义GDP预测显示,金砖国家与G7仍有一定差距(分别为31.7万亿美元和51.5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比重分别为27%和45%;但若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金砖国家的GDP已超过G7,占全球总量的35%,而G7为30%。随着全球权力重心由西方向东方、由北方向南方转移,G7在经济规模上被金砖国家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一些西方大国的知名政客认为,金砖国家正在成为与美国和西方抗衡的政治组织。美俄、美中战略竞争的加剧使华盛顿愈发认为金砖国家正受到莫斯科和北京的政治操控。而对于金砖国家成员国及寻求加入的国家而言,金砖国家则是推动改革现有国际秩序的力量,该秩序已难以适应当今全球新的力量对比。

东盟的机遇

东盟的GDP总量约占全球经济的4%,目前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此外,东盟的合作机制吸引了所有亚太大国的广泛参与,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成功的区域组织之一。然而,与金砖国家相比,东盟的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仍然相对较小。仅中国和印度这两个金砖国家的重要新兴经济体,就拥有近30亿人口,并且随着中产阶级的快速增长,其购买力不断增强。因此,东盟成员国希望加入金砖国家,首先是为了利用金砖国家的崛起,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以印度尼西亚为例,在加入金砖国家之前,该国已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因此,认为印度尼西亚或其他东盟国家加入金砖国家是在“选边站队”的观点并无依据。

在能源领域,若不包括印度尼西亚,金砖国家的其余10个成员国已占全球原油出口量的36%和精炼油出口量的34%。此外,自2015年以来,金砖国家建立的经济工具,如新开发银行(NDB)和应急储备安排(CRA),对面临资金短缺的东盟国家而言极具吸引力。这些机制有助于降低东盟国家对世界银行(WB)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西方主导机构的依赖。截至目前,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已批准约328亿美元的贷款,应急储备基金规模达1000亿美元。对于东盟国家而言,这些资金来源至关重要,尤其是它们不像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那样附加“政治”、“民主”、“人权”等条件——这些往往是美国和西方用来施加影响的工具。

此外,金砖国家的政治影响力也将为东盟国家提供更大的外交杠杆。尽管东盟国家尚未正式成为金砖国家的成员(印度尼西亚除外),但东盟国家作为伙伴国已受邀参加金砖国家的重要会议,例如2024年10月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金砖国家扩展峰会。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东盟国家的国际地位,也增强东盟作为区域组织的影响力。长期以来,东盟战略家一直在讨论构建“全球东盟”(Global ASEAN),以扩大东盟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和影响力。东盟成员国积极参与金砖国家事务,将有助于推动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

在当今多极化和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的国际格局下,东盟国家普遍寻求“对冲战略”,并努力实现战略多元化。没有任何中小国家愿意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此,加入金砖国家已成为东盟国家在全球政治经济竞争中增强自主权、拓展合作选择的重要举措。

对东盟的挑战

尽管东盟被认为是全球最成功的区域组织之一,但其当前仍面临诸多内外挑战。不少专家和学者认为,六个东盟成员国表达加入金砖国家的意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东盟共同体建设进程以及该组织在亚太地区的中心地位。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国家,甚至包括东盟成员国,寻求加入金砖国家,该组织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将显著增强。即便金砖国家尚未直接介入该地区,东盟的地位早已受到某些“小多边”组织的竞争,例如“四方安全对话”(QUAD,由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组成)、美英澳三边安全协议(AUKUS),以及由美国或中国主导的其他三方、四方合作机制。未来,亚太地区的多边舞台将更加拥挤,各种竞争性机制和论坛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东盟可能不再拥有不可替代的角色。

对于希望加入金砖国家的东盟国家而言,还有一个潜在风险,即面临特朗普政府二次执政(特朗普2.0)可能带来的美方报复性措施。从美国的角度来看,金砖国家受中国和俄罗斯主导,而这两国恰恰是华盛顿最大的战略对手。2024年12月,在正式就职前,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曾威胁称对那些试图推动去美元化的金砖国家征收100%的关税。有研究者指出,在当前背景下,俄罗斯正积极推动在金砖国家内部建立对抗美国和西方的政治联盟,而这可能导致东盟成员国因加入金砖国家而付出的代价远超其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

此外,部分学者和专家还认为,加入金砖国家可能会加深东盟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目前,中国占金砖国家总GDP的72%,贡献了80%的增长和贸易顺差。即使尚未有东盟成员国加入金砖国家,中国东盟之间的经济关系已出现不对称发展趋势。一旦东盟主要经济体,如印度尼西亚、泰国或马来西亚加入金砖国家,这种经济和贸易失衡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警告,冷战后国际秩序已终结,世界正进入一个新的多极时代,并面临近年来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大国战略竞争。在此背景下,旧有国际机制的作用正在减弱,而诸如金砖国家等新兴力量正变得越来越具吸引力。在这一趋势下,大多数中小国家均在实施“双轨战略”:一方面增强自身战略自主性,另一方面与各方保持良好关系,避免选边站队。因此,印度尼西亚这一传统上坚持“不结盟”政策的地区大国,近年来已开始向“多联结”方向调整战略,其加入金砖国家正是这一政策调整的鲜明体现。

对于东盟其他成员国而言,无论是以正式成员身份还是合作伙伴身份参加金砖国家事务,似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要准确衡量和比较东盟及其成员国加入金砖国家所带来的利弊仍为时尚早。因此,在全球迈向多极格局的过程中,许多专家认为,同时参与金砖国家、积极响应美国和西方的倡议,并继续加强东盟内部团结与合作,将是东盟各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正确选择,以最大程度地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以及东盟整体利益。(完)

作者:外交部 武维成博士

 

网友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