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04 月 24 日 , 星期四, 11:25 (GMT+7)

2025 年 04 月 21 日, 星期一, 15:52 (GMT+7)
1975年春季总攻和起义中的装甲兵力量

半个世纪前,在党的英明正确领导下,全军全民成功地展开了1975年春季的总进攻和起义,彻底解放南方,实现祖国统一。在这场辉煌的胜利中,装甲兵力量作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当之无愧地成为越南人民军的重要突击力量。

1975年4月30日,我军坦克闯进独立宫(资料图)

这场春季总进攻和起义历时55昼夜,以“一日等于二十年”的速度推进,从西原战役打响第一枪,最终以战略决战——历史性的胡志明战役胜利结束,彻底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侵略,实现了民族的抗美救国战争的最终胜利。在这支取得伟大胜利的部队队伍中,装甲兵部队出色完成任务,充分展现了其在诸军兵种协同作战中的突击力量,与主力部队协同作战,直插敌人城市、核心指挥中心和主要军事基地,摧毁敌人大规模战略防御体系,建立了赫赫战功,光耀装甲兵部队和英勇的越南人民军的光荣传统。

在西原战役中,我军首次动用了一个装甲团参与战斗。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尤其是善于迷惑敌人、保密工作到位,第273坦克团与步兵协同连续发起进攻,形成强有力的突击方向,行动大胆、突然,迅猛深入,开战伊始便压制敌军,迅速取得胜利,解放了邦美蜀市。紧接着,该团继续与其他部队协同作战,粉碎敌军在农寨、福安的反击,并追击并歼灭沿7号公路逃跑的敌军,为彻底解放西原五省作出贡献。这场重要胜利为我军我民提供了力量和态势,打开了战略机遇的大门,为迅速进军西贡、彻底解放南方、统一祖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解放顺化-岘港战役中,第203坦克旅隶属于第2军团,协同各部队发起进攻,解放承天-顺化地区;第574坦克团与友军共同解放广南和广义两省。乘胜追击,凭借摧枯拉朽之势,第203坦克旅与第574坦克团及各兵种合成部队联合作战,击溃敌军防线,彻底摧毁其第1军团和第1军区,解放岘港市,改变了战略态势,为我方在战场上的全局转折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装甲兵部队继续配合各路部队解放藩朗、藩切,并支援304师解放咸新。在东南部战场,M26部队从三个方向向敌军发起进攻:东万古河的西边、13号公路和20号公路,解放了西宁省和林同省的大片区域,为我军各路大军形成合围之势,逼近西贡西部和西北部的敌人最后巢穴创造了条件。

在历史性的胡志明战役中,战役指挥部共动用了约400辆坦克装甲车。装甲兵部队作为主力军各进攻方向上的先头力量,从五个方向迅速突破敌军防线,直捣其最后巢穴,占领关键目标:伪总参谋部、伪总统府、首都特区指挥部、国家警察总署和新山一机场。1975年4月30日中午,第203坦克旅的390号和843号坦克勇猛冲破独立宫大门的画面,作为胜利的象征,永载民族历史的光辉篇章。

第九军区,416坦克装甲旅进行实弹射击演练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在1975年春季总进攻和起义中,装甲兵部队是使用数量最多的一次。凡是有装甲兵参与的战斗,都展现出极高的作战效率,进攻速度迅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无论是在部队建设组织、装甲兵作战运用艺术,还是在指挥、保障、坦克与步兵及各兵种协同作战方面,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当前,建设军队、巩固国防、保卫祖国的任务,对全军整体,尤其是装甲兵力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保卫祖国的战争(如果发生)将是一场现代化战争,装甲兵仍将是我军战场上的主要突击力量和关键作战力量。从1975年春季大捷中装甲兵的重要作用与使用经验,到近年世界各地的战争与武装冲突的实际情况,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设一支“精、简、强、走向现代化”的装甲兵力量。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全军,特别是装甲兵兵种,要同步实施多项举措,其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核心内容。

第一,继续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组织机构和编制调整的各项决议和指示。在1975年春季总进攻和起义中,构成强大突击力量、摧毁敌人防线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合理组织、运用和部署装甲兵力量,做到与各战役的规模相匹配,确保兵力既有数量又有质量,足以完成作战任务。继承并发扬这一宝贵经验,装甲兵兵种要协助中央军委和国防部领导、指导全军装甲兵力量,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建设“精、简、强、走向现代化”军队的决议和指示;同时,严格按照既定路线和计划执行,确保科学性、协调性,与越南军事艺术和现有武器装备相适应,为建设一支“革命化、正规化、精锐化、现代化”的装甲兵力量打下坚实基础。作为全军装甲兵的主管机关,兵种司令部将继续开展调研、审核工作,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和提出建议,解决在组织机构、编制调整和部队部署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和新情况,使之更符合当前形势下的军队组织架构,最大限度发挥装甲兵力量的战斗效能。同时,研究、修订和补充相关规定,建议上级机关颁布装甲兵各级机关单位在和平与战时的职能、任务、权限和协作关系,明确各岗位职责、任务分工,防止职责重叠;及时落实部队官兵的各项待遇与政策,保持部队稳定,随时准备接受并圆满完成党、国家和军队交给的各项任务。

第二,着力建设政治上坚强有力的装甲兵力量。在1975年春季总进攻和起义中,装甲兵部队的强大力量来自于多方面因素的汇聚,其中,政治本领、意志品质和战斗决心是干部战士无惧牺牲、奋勇作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创造性地运用这一宝贵经验,首先,全军装甲兵各机关、单位必须始终坚持并加强各级党委和指挥员的领导,这是决定部队综合素质和战斗力、推动装甲兵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因素。要集中力量建设政治、思想、道德、组织和干部各方面都过硬的各级党委和党组织,使之具备全面领导能力和强大战斗力,真正成为机关、单位中的领导核心。同时,不断巩固和提升政治本领,始终保持和弘扬“胡伯伯部队”的优良品质与作风,继承发扬装甲兵“钢铁意志”的光荣传统;要经常性地对干部战士开展教育和锻炼,使他们深刻认识作为光荣的装甲兵战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增强荣誉感、自豪感,坚定对武器装备和装甲兵作战艺术的信心,始终保持战胜一切困难、完成一切任务的决心和意志。

着力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级干部队伍,具备坚定的政治品质和革命道德,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任务要求。切实做好内部政治保卫工作、军事机密保密工作,确保机关、单位的绝对安全;建设坚强有力的群众组织和军人委员会;加强内部团结、军民团结;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军事文化环境……从而激发干部战士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营造愉快、奋发的氛围,从而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第三,提高训练质量和战斗准备能力,确保“出战必胜”。为及时完成1975年春季总进攻与起义中的协同兵种作战任务,特别是在执行关键、决定性战役任务时,202、203等装甲团集中对部队进行了扎实训练,使官兵熟练掌握技术、战术以及多种地形条件下的兵种协同作战。正因如此,尽管需在空间狭小、视野受限的条件下作战,但“钢铁战车”在装甲兵手中依然发挥出高效作战威力,总是冲锋在前,破除障碍、摧毁重要目标,与其他部队紧密协同,直插敌人要害,赢得战役决定性胜利。

继承这一宝贵经验,全军装甲兵各机关、单位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训练、演习和战斗准备工作的各项决议和指示,重点是中央军委于2022年12月20日颁布的第1659-NQ/QUTW号决议,以及兵种党委于2023年3月30日颁布关于2023至2030年及其后若干年的训练质量提升工作的第17-NQ/ĐU号决议。积极推进训练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的创新,适应现有武器装备的发展,以及科技、军事技术、作战艺术在国防战争中的变化。

坚持贯彻“基本、实用、扎实”的训练方针,实施系统性、专业性训练,紧贴任务和作战地域,做好应对多种战争形态和新作战环境的准备。重视提升对现有尤其是新型、现代化装备的操作使用能力;增强机动能力、防侦察与应对电子战、高技术武器能力;提高军种兵种协同作战水平。将训练与实战经验传授紧密结合,融合训练与演习,训练与体能锻炼等。同时,着力提升演习质量,特别是真实弹药实射演练;加强对抗演练,参与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军种兵种联合演练。为实现训练工作全面、稳固的转变,装甲兵兵种要加强训练监察、检查与复查工作;大力开展各类竞赛和军事体育活动,积极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同时,指导各单位严格落实战斗准备常态制度,确保人员、武器、装备、车辆等各方面保障齐备;重视训练战斗准备方案、渡河作战、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机动能力训练,全面锻炼和提升指挥员的指挥协同作战能力,以及部队的战斗准备水平。

第四,大力推进科技研究与应用、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为建设现代化装甲兵力量奠定基础。兵种指挥机关指导各级机关、单位集中研究并将军事艺术、军事科技、军事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重点是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研究世界各地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坦克在现代作战中的运用,提炼理论成果,发展装甲兵力运用和作战艺术,为未来保卫祖国的战争提供理论支撑。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改进竞赛活动,鼓励创新,提升对新型、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操作与使用能力;加强对现有装备的维护保养,延长武器装备使用寿命。同时,向中央军委和国防部建言献策,提出采购具有应对高技术武器能力、符合越南军事艺术特点的武器装备的建议,以满足建设“精、简、强、现代化”装甲兵力量的需求。集中升级大带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资采购先进、同步的信息安全设备和软件;建设训练与教学模拟中心,开展新一代武器装备的模拟训练等。持续提升数字平台的运用能力和效率,为训练、演习、战斗准备的指挥与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用于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监控。

装甲兵部队在1975年春季总进攻与起义中的辉煌战绩,是无上的荣誉和自豪,也是一股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推动装甲兵力量迈向“精、简、强、走向现代化”,随时准备并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在新时代续写“出战必胜”的光辉传统。

作者:装甲兵兵种司令杜庭青少将

网友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