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30 日 , 星期四, 04:29 (GMT+7)

2025 年 10 月 29 日, 星期三, 19:15 (GMT+7)
黎初朝时期建设军队、保卫疆土的英明决策

凭借一系列英明决策,黎初时期的大越军队日益精锐强盛,能够及时回击外敌的侵扰,防范并铲除国内的叛乱苗头,从而振兴国家、巩固江山。

在抗击明军入侵、取得民族解放胜利之后,面对一个历经战乱、百废待兴的国家,黎太祖在着力恢复生产、稳定社会、推动大越全面发展的同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而恰当的建军决策,以增强国防力量、巩固国家安全。继承并发展这些决策,黎初历代皇帝不断创新完善,有效推进建军事业,致力于打造一支精锐强大的军队,能够及时、坚决地回击外敌侵犯边陲的行径,牢牢保卫祖国山河疆界;同时,主动防范、铲除一切叛乱隐患,确保国家“太平盛世,政通人和”。

坐落在清化省的越南民族英雄黎利肖像

一、完善兵役制度

为巩固纲纪法度,使百官百姓皆不敢违命,提升征兵动员与国防应变能力,黎初诸帝逐步完善兵役制度,使之更为进步、合理。

尤其在黎圣宗时期,兵役制度规定详尽、注重公平,明确了每个公民对国家的服役义务。按照规定,各地每三年进行一次“小典”、六年一次“大典”,重新登记户籍;朝廷派遣官员分赴各地,文武官各二员,设置选兵场,检阅壮丁并分类为:壮等、军等、民等、老等、枯等、穷等。凡一家有三丁者,一人编入“壮等”服兵役,一人编入“军等”,一人为“民等”;若有四丁,则两人编入“民等”;若五、六丁以上,则两人入“壮等”,一人入“军等”。“年满十八即入册,先选体壮者为兵,其次选民壮者充军,平日务农,若有老弱退役,则按序补充。开册取兵,不必催逼,人数自足。”¹

可见,黎初时期的户籍登记、壮丁分类、分配皆有统一、严格的制度。通过对所有成年男子实行定期登记与严格管控,朝廷得以准确掌握兵员实情,确保既有常备精兵,又储有庞大后备力量,一旦国家有难,能迅速补充兵源。实践证明,1471年(辛卯年),黎圣宗仅在短时间内便动员了二十六万大军,对南方边境冒然入侵者实施了沉重打击。

该兵役制度的优越性还体现在“无特权者”,即不论贵贱,人人皆有服役义务。即便是高官子弟也须服兵役,以示“法令至上、公义无私”。制度明确规定:凡文武一、二品官之子孙、三品官之长子及诸侯公、侯、伯之孙若不识字者,编入锦衣卫充俊士;三品官之子及四至八品官之子若不通文艺者,编入武林卫充军;七品以下官之孙则照例编入军伍等。

由此可见,黎初时期征兵制度周密、公正,三年一检虽繁,却极具一致性与公信力,百姓皆心悦诚服。此制使军队组织成高战斗力单位——将兵同心,为国、为家、为己而战,凝聚成无敌之力,克敌制胜。

二、建设集中统一的军队

黎太祖在恢复独立后,虽国家百业待兴,仍以高度警惕之心,保留三十五万大军中的十万精兵,由中央直接统辖,以“防国事之虞”。在此基础上,黎圣宗进行了全面军事改革,使军队精简而精干,既有强大的常备军,又有庞大的预备役力量。

在组织编制上,黎圣宗将军队分为两大部分:朝廷军与地方军。
朝廷军包括禁军(又称禁卫军)与五府军。禁军负责京师与皇宫防卫,下设若干卫、所(每卫五所,每所二十队,每队二十人)。五府军常驻全国要地,分为中军府、东军府、南军府、西军府、北军府(每府六卫,每卫五至六所,每所五队,每队二十人)。

除朝廷军外,还设地方军,又称“都司军”。全国十三个行政区均设都司一处,负责辖区防务与治安。由此,黎初时期全国军队皆归中央直接管辖,形成“三军两级”体制:朝廷军与地方军并存,既确保皇权掌握强大军力,又使各边防重镇有充足力量守卫地方、协同主力击退外敌。

军权高度集中统一。君主亲自掌握军队调度、指挥权;各都督府仅负责军籍、训练,不得擅调兵力。为提高军政效率,朝廷设立兵部为最高军事机构,下辖“武库清吏司”与“军务清吏司”两司。前者主管军械军资、护驾仪仗与典礼保障;后者负责征兵、考核、拟定行军计划、绘制山川道路地图、奏报设防事宜等。

正因分工明确、管理科学,纵使军队人数达数十万,君主亦能牢牢掌控全局,指挥体系畅通无阻。无论京师还是外镇,号令一下,上下齐心,数十万人如一人,战斗力倍增。

三、积极主动防御边疆

面对外敌觊觎疆土与国内叛乱隐患,为保卫江山社稷、维稳安宁,黎初诸帝始终把边防置于国家战略的前沿与长远规划之中。黎太祖登基初年,在征讨沱江上游叛乱途中,亲书诗句镌于岩石:“边防好为筹方略,社稷应须计久安”,以示治国远虑。至洪德年间,黎圣宗又诏谕边疆守将:“汝等居一方总辖边陲,当防患于未然,以御外寇。”²这表明,黎初历代君主均坚持主动、防御并重的方针,将边防建设视为维护国土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

在执行层面,朝廷调派精锐部队驻守边疆,与地方军协同防御,及时遏制明军自北方的渗扰;同时强化西南诸镇的政权建设,巩固边防体系。诸要隘、关口皆修缮加固,防御能力显著提升。朝廷还对守关制度作出严格规定:“凡守关官不加严查,致奸人泄露消息或潜入境内探情者,处徒、流或死罪。”³ 因此,尽管北方侵略者频频窥伺,大越边防仍固若金汤,国家昌盛,令“外人畏服,四夷来宾”。⁴

从长远看,黎圣宗命各承宣布政使(含边区)勘绘山川、江河、岛屿形势,采集古今沿革事迹,编制详图上报户部,最终汇成全国地理总图——《洪德地图》,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国家地图,标志着越南早期边防意识与领土主权观念的高度成熟。与此前阮廌的《舆地志》相辅相成,两部著作为后世提供了关于山河岛屿、村邑土产、水文地貌等详实资料,成为确认疆域主权与自然资源的重要史证,流传至今。

黎初时期在建设军队、保卫疆土方面的一系列英明决策,使大越长期保持民族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为国家繁荣发展营造了稳定环境。这些宝贵经验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值得在当今建国卫国事业中继续研究、借鉴与发扬。(完)

作者:河城 - 武装

                         

¹ 潘辉注:《历朝宪章类志》,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3卷,第25页。
² 越南社会科学院:《大越史记全书》,第2卷,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427页。
³ 越南史学研究院:《国朝刑律》,河内:法理出版社,1991年,第111页。
⁴ 越南军事历史研究院:《越南军事思想史》,第2卷,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2014年,第96页。

网友评论 (0)

我党创造和抓住机遇艺术,赢得了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
1945年8月总起义推翻了殖民封建政权,使我国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民族独立时代。这场巨大的胜利是由许多不同的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我党创造、抓住机遇、夺取胜利的英明指导艺术是一个突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