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瓯角生物圈保护区位于我国最南端,自然面积约37.1万公顷,分成三个小区:核心区、缓冲带和毗邻区。这是一个特殊的区域,拥有多样的景观和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生态系统、泥滩、沼泽、海洋生态系统等,储存着生物资源,地质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同时,这个地方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方面上也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旅游业和海洋经济发展具有诸多潜力和优势;在金瓯省和第九军区的共同防御阵势中,在国防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从地形构造上看,生物圈保护区是由南北洋流和西南洋流携带来自湄公河系统的冲积物和半日潮汐形成的,形成冲积沉积区,形成大片冲积平原,还在逐年扩大,成为世界上无价、稀有的天然产物。从植物区系来看,红树林约有22种,其中优势属红树种、白骨壤、海榄雌、番石榴等。这些是典型的树木,具有特殊的根系,能够保持冲积地的土壤,防止侵蚀并形成大型沿海防护林。据研究,这里红树林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红树林。在动物区系方面,保护区不仅物种组成丰富,而且各物种的个体数量都非常多。其中哺乳动物有9科13种以上,部分物种被列入世界红皮书(IUCN),如:长尾猴、银叶猴以及许多被列入越南《红皮书》的物种。鸟类23科约74种,有白鹳、褐臀鹳、灰腿鹈鹕、霉鹭、黑头朱鹮等珍稀品种;爬行动物约有17种,隶属9科;3科5种两栖动物; 14种虾;鱼类约77科116属175种等。由于自然生态系统多样、丰富,生物资源、地质资源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环境管理和保护成效显着,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金瓯角认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013年,属于生物圈保护区核心区的金瓯角国家公园被认定为世界拉姆萨尔湿地,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服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人文价值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于这些具体优势,金瓯省全方位推动投资,将生物圈保护区的旅游和海洋经济发展打造成为九龙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亮点”。为此,该省重点发展旅游经济特别是生态旅游,扩大水产养殖、海产品开发和加工规模,为当地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促进保护环境,保护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同时保护河流的文化特征,维护森林的绿色,确保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然关系,实现绿色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为巩固和加强全民国防与人民安全相结合的阵势建设做出贡献。(完)
责任编辑: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