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31 日 , 星期五, 16:40 (GMT+7)

2025 年 07 月 23 日, 星期三, 16:17 (GMT+7)
关于越南北部战场战略防御作战中实施化学保障的若干问题

在未来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实施战略防御作战的北部战场上,化学保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保障任务,其核心目标在于最大限度降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带来的破坏性后果,确保部队持续作战能力,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项任务极具挑战性,技术复杂性,必须从和平时期就着手深入研究和系统准备。

第4军区第38化学营部队对车辆、武器和技术装备进行消毒练习。图自越南人民军队报

越南北部地区,特别是首都河内,具有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安全和对外事务等多方面的重要战略地位。因此,一旦爆发卫国战争,该地区将成为敌方集中兵力重点攻占的战略战场,以期迅速实现其战争目标。

为达此目的,敌方可能主要动用由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联合作战力量,并不排除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可能,对我方战略目标实施突袭,占领要地,摧毁军事实力、国防潜力和经济基础,力求以最小代价迅速解决战局、实现既定战略图谋。与此同时,我军化学兵力量相对薄弱,需同时保障多项任务,作战空间广阔,作战样式多样,既包括防御、阵地坚守,也包括进攻、反击、空中和海上敌军登陆作战等复杂任务,战斗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为完成化学保障任务,最大限度削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造成的破坏,维持部队作战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必须以科学、系统的方法组织各阶段、各任务中的化学保障指挥与措施,形成全方位合力。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高度复杂性的任务。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北部战场战略防御作战中,应对敌方火力打击、快速部署兵力以及武装骚乱等情况时化学保障工作的若干关键问题。

为了在战场上夺取主动权,敌方往往会组织直接火力打击,通过空中火力与前沿战略进攻部队火力相结合,辅以大规模电子战,实施所谓的“战场软化”行动。其中,不排除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战略目标实施打击,如指挥所、兵力集结区、火力阵地、机场、港口、仓库等,或对工业园区、化工设施等目标进行火力打击,意图制造有毒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在火力打击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之后,敌方将实施陆上与海上兵力与装备的快速机动部署,推进战斗编组,占领若干重要区域,作为后续进攻的跳板。在部队部署过程中,敌方可能使用含燃烧剂或易挥发毒剂的火力打击手段,为登陆作战提供火力支援,争取攻占沿岸岛屿。同时,敌方还可能向位于海上运输走廊上的岛屿区域施放持续性毒剂,阻止我军集中兵力与装备,对敌侧翼与后方实施打击。

除空中火力打击外,敌方还可能组织一个营级或更大规模的特种作战部队实施空降,以配合境内煽动势力发动武装骚乱,形成内外夹击的态势。此外,敌方还可能使用有毒化学物质、生物因子等对我方水源、粮食、食品及其他关键目标进行投毒,制造社会恐慌,破坏民众信心,造成局势不稳等后果。

为有效实施北部战场战略防御作战中化学保障工作,特别是在应对敌方直接火力打击、快速兵力部署以及武装骚乱等复杂态势时,我们需要重点落实以下几项关键任务与措施:

1. 全面掌握敌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动态,及时调整计划,科学高效组织化学保障

这是一项具有原则性、优先级最高的核心任务,确保战场指挥员以及化学保障机关与作战单位能够及时、科学、准确地组织实施各项化学保障行动。为有效落实该任务,除需建设覆盖广泛的放射性与化学侦察观测系统外,战区化学保障部门与机关还需密切跟进国防部发布的相关通报,并与情报侦察部队、各级参谋机构和战场防御力量保持紧密协同。通过情报整合,及时准确评估敌方在各个方向和作战区域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整体态势,包括其使用的意图、目标、手段、武器类型,以及在对战场实施直接火力打击时可能采用的攻击方式与战术手段等。在此基础上,化学保障机关应向战区指挥部报送报告、提出建议,协助其及时调整化学保障计划;同时具体指挥部署相关力量开展防护、应对、消除等工作,重点应对化学、生物、放射性和核污染事故的发生与蔓延。

战区化学保障机关、主任应重点组织以下几项工作:向指挥所提供化学保障服务,配合工兵部队指引部署通风、毒气净化等设备;派遣机动化学分队为重点方向和目标提供应急保障,尤其是用于抵御敌方火力打击的作战单位、重要通信枢纽、关键经济基础设施等;各军区化学部队负责对军区武装力量实施系统性保障,同时向民众普及防范与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生物、放射性和核事故的知识与措施;根据战区统一部署,为重点目标和战略欺敌行动组织烟幕伪装与遮蔽工作。

当敌方对工业园区、大型医院(如白梅医院、越德医院、K医院、108医院、103医院等)、越南原子能研究院、德江大型燃油仓库等目标实施火力打击时,战区化学保障机关应立即动用机动化学预备力量与专业净化队伍,协同国家化学环境事故应急行动中心、北部地区生化核辐射与反恐应对中心、东盟环境应急救援队等单位展开联合行动,控制事态、减少损失,最大程度保障部队与民众安全。

若战区发生武装骚乱,化学保障机关须立即动用专业反恐化学力量与配备特种装备的多功能部队,配合其他力量共同处置事态。同时,还应对地方防御区与军区快速反应部队提供化学保障支持,确保其有效执行打击外部介入支援骚乱势力的战斗任务,迅速稳定局势。

2. 保障化学装备配备充分、准确、及时,提升各作战部队的防护能力

化学保障工作始终与各类化学防护装备紧密相连,特别是在有毒有害环境中实施作战时。这些装备多属特种技术装备,种类繁多,消耗量大,尤其是在作战空间广阔、持续时间长、专业化学防护力量与装备相对有限的背景下,更显供需紧张。因此,为确保技术装备保障的“配发到位、种类齐全、系统同步、响应及时”,提高部队防护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与装备损失,战区化学保障机关必须紧紧围绕战区指挥员的作战意图、战略防御作战的化学作战计划,结合当前装备储备实际、地方可动员能力、国防部资源保障状况及作战单位的具体需求,实施有重点、有层次、全方位的化学装备保障方案。其中,应优先保障下列单位和方向:直接参战作战部队;各级指挥所内的化学防护力量;处于重点防御区域和战略目标防御区域的作战单位;应对敌方火力打击、快速兵力部署与武装骚乱的作战部队。在保障过程中,战区化学保障机关应全面掌握任务态势,充分利用现有储备,最大限度动员区域防御系统内的装备资源,主动部署、调度装备保障力量,实施专业技术保障,并运用区域内的机动化学技术保障分队根据战场需求开展分区保障任务。同时,应积极指导地方防御区内的民众与作战力量,参与制造、改装、推广适用于实战环境的简易化学防护装备,为全面化学保障提供社会动员支持与补充力量。

3. 创新灵活运用多种化学保障手段,增强战场适应性与协同处置能力

在北部战场面临敌方直接火力打击、快速兵力部署以及武装骚乱等复杂态势时,敌军可能突发性、多点位、多手段地使用多种毒剂进行打击,甚至将常规炸弹、火焰弹与有毒物质联合使用,造成极大杀伤力,严重干扰我方防护部署和应急处置,留下长远危害。因此,各级指挥机关与化学保障单位必须密切监控战场动态,实时掌握敌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信息,及时识别与预警作战区域内出现的放射性与有毒污染状况。在此基础上,指挥机关需组织协调化学部队与作战部队协同作业,灵活、创造性地实施化学保障措施,科学融合阶段性部署、并行执行与适时“越级响应”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四就地”方针,即就地指挥、就地兵力、就地装备、就地保障。特别是在出现放射性、化学污染事件及其他核生化事故时,战区化学保障机关必须第一时间发出通报与预警,指导作战部队与民众迅速采取防护措施,有效应对潜在威胁。同时,应组织净化部队与作战部队密切配合,联合国防部增援力量,对遭受污染的部队和目标展开清除与修复,最大限度保存战斗力,确保部队能够坚持防御、稳固阵地、持续作战。此外,在战场出现有利时机时,战区化学保障机关还应主动向指挥机关提出建议,组织化学力量使用火攻武器与特种装备(如燃烧弹、温压弹、穿甲弹及其他特种火力器材),对敌方机动部署部队实施有效打击。

总体来看,北部战场战略防御作战中的化学保障工作,尤其是在应对敌方直接火力打击、机动兵力部署及武装骚乱等特殊战术行为中,是一项高度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两个层面上持续深化,不断丰富应对体系,以适应新时代保卫祖国战争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完)

作者:越南人民军化学兵种司令员阮廷贤大校

网友评论 (0)

我党创造和抓住机遇艺术,赢得了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
1945年8月总起义推翻了殖民封建政权,使我国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民族独立时代。这场巨大的胜利是由许多不同的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我党创造、抓住机遇、夺取胜利的英明指导艺术是一个突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