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赢得反攻战役关键战斗的胜利,战役司令员、指挥机关及参战部队必须解决作战准备和作战实施的诸多问题。其中,机动力量与地方力量之间的协同作战是一项重要课题,必须根据卫国战争(如若发生)的新作战条件加以研究、补充和发展。
在卫国战争中(如若发生),反攻战役可能在战争初期或过程中组织实施,规模不一。要想取得胜利,必须整体组织各项作战行动,其中,打赢关键战斗(或决定性关键战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 1971年九号公路南寮战役中的320号师部队攻占敌军据点(资料图片) |
面对在火力、侦察能力、机动性、电子战和网络空间作战等方面占有优势的作战对象,作战行动将极为激烈,情况突变复杂,难以预料。因此,在战役作战,特别是在关键战斗(或决定性关键战斗)作战中,必须紧密协同机动力量(主力师、旅、团)与地方力量(民兵、自卫队、地方部队),形成作战阵势和综合能力,打破敌方各种战役作战手段和作战图谋,这是具有原则性和客观必然性的问题。
未来,反攻战役无论是在防御作战之初还是在其过程中组织实施,都将依托在和平时期就已部分构建并将在战争发生时进一步调整和补充的战区及地方防御作战阵势基础展开。这将为形成作战阵势及力量提供有利条件,其中,战役机动主力力量与地方力量之间的协同配合,是形成综合作战力量、打赢战役关键战斗的关键保障。
根据反攻战役不同的规模、作战对象和作战地域特点,关键战斗机动力量的规模以及地方力量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在何种规模下,两支力量之间的协同作战都必须依据统一的时间、空间、作战意图和作战方法,制定统一的协同作战计划。在方式方面,两支力量应灵活运用多种协同作战方式,但通常采用直接协同或按计划协同。在地方部队(即地方力量)已经纳入战役编制的情况下,机动力量可采用直接协同方式与地方力量协同作战。反之,在地方部队未纳入战役编制的情况下,则机动力量应采用按计划协同方式与地方力量协同作战。
在反攻战役关键战斗(决定性关键战斗)的组织准备和组织实施过程中,机动力量与地方力量之间的协同作战活动包括多项内容,其中需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严密地制定机动力量与地方力量协同作战计划。这是一项具有原则性的重要内容,既是战役司令员和指挥机关组织指挥、调度两支力量协同作战活动的依据,同时也是两支力量按照上级作战意图科学分配任务、顺利协同作战、实现预期目标、迅速歼灭敌军主要目标、在有利条件下赢得关键战斗胜利的基础。
战役司令员和指挥机关根据战役作战决心以及关键战斗作战对象,制定机动力量与地方力量之间的协同作战计划,并将协同活动科学合理地划分为各个具体阶段。由于关键战斗的协同区域通常范围较大、目标交错复杂,因此协同作战计划必须细致分工、任务明确、符合各自能力与作战特长。机动力量应集中打击主要方向,形成攻占并歼灭敌方主要目标的攻击方向,而地方力量则应坚守地域,实施小规模袭扰、佯动和分割,创造战势与战机,为机动力量展开攻击队形提供有力支援。同时,地方力量也可组建突击方向,与机动力量协同攻占敌方重要目标,争取胜利。此外,还应明确协同作战计划中的指挥组织、协同方式和通信联络方式,包括:关键战斗指挥所,指挥所与各部队之间的通信力量、手段及方式,协同作战的具体规定和保障措施等。同时,还应合理划分关键战斗的火力支援任务,优先主攻方向、重点区域与关键目标。调配机动力量与地方力量预先做好物资保障准备,确保两支力量在关键战斗全过程中协同顺利、互相支援,能够执行后续任务。
实践案例:在1967年反击“章克申城”行动的反攻战役中,南方司令部制定符合实际的作战计划,使用第9步兵师和第16步兵团作为机动力量,与地方力量(包括地方部队连、营级单位和由南部局中央司令部所属机关组成的民兵游击队)紧密协同、密切配合,成功实施多场关键战斗,圆满完成战役任务。
二是,协同做好关键战斗的作战准备工作。这是确保两支力量根据分工任务全面充分做好反攻战役关键战斗准备工作的关键内容。在战役作战决心和关键战斗协同作战计划的基础上,机动力量与地方力量应密切协同,全面做好战役和关键战斗的准备工作。针对每一场关键战斗,两支力量要协同制定作战方案和作战阵势,要充分利用和平时期已部分构建的地方防御区域作战阵势,以及战役作战阵势所形成的优势,协同制定从远距到近距打击敌军、在预设协同区域内作战的各类方案。同时,两支力量应积极协同做好作战阵势准备,包括:在战斗部署区组织、布置和展开部队;设置部队临时集结待命区(如有需要);修筑阵地工事、机动道路、突击展开区、佯动区及反攻区,处理关键战斗中可能发生的各类战场情况;组织有效的佯动和伪装,确保隐蔽性与突然性。当关键战斗所针对的敌军开始实施进攻时,两支力量需牢牢掌握敌情,快速调整、补充和完善协同作战计划,确保适应战场形势。在此基础上,两支力量要积极协同实施小规模打击,阻击、消耗敌军力量,结合佯动迷惑,使敌军被迫在我方设定的不利区域部署兵力,从而完成全部作战准备工作,随时机动发起攻击。此外,两支力量还必须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协同计划进行动态补充和优化。
为有效协同做好战斗准备工作,机动力量与地方力量必须牢固掌握战役司令员和指挥机关的战役作战决心和关键战斗协同计划,着重准备从远至近的作战区域,明确划分需要包围、牵制、吸引敌军的区域以及集中协同歼灭敌军主要目标的区域。在敌军展开进攻时,两支力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兵力与装备,确定机动路径、机动方向与协同位置,确保能够按照时机迅速发起打击。同时,继续组织佯动行动,吸引敌军火力向其他方向转移,以减少本方向的伤亡与损失。
三是,在实施关键战斗中紧密协同作战。这是决定性阶段,集中体现战役准备和关键战斗准备工作的所有努力与成果。因此,机动力量与地方力量之间的协同作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形成综合作战力量、打赢关键战斗、完成战役任务的重要保障。
依托前期作战准备阶段所构建的作战阵势,两支力量积极协同,构建阵势、实施佯动、组织兵力机动、展开进攻队形,使用短时准备火力,发起冲锋、攻击并占领目标。由于此时两支力量的活动均在敌火力控制范围内,因此,已纳入编制的地方力量将直接与机动力量协同作战,其余地方力量则根据既定协同计划和战役司令员的命令与指示,与地方力量协同作战。当作战协同方案发生较大调整时,机动力量要灵活运用多种机动方法,充分利用地方力量引导通行,特别是在交通要道,确保行动隐蔽、安全、及时展开作战队形,占据优势,把握战机,形成压倒性综合作战优势,确保关键战斗必胜。
把握有利战机,两支力量要共同使用编制内和配属火力开展短时准备火力。战役火力将压制敌军火力阵地、各级指挥所和相关部队。地方力量积极在整个作战区域开展小规模、广泛的进攻,吸引、牵制和分割敌军其他区域兵力,阻止其机动相互支援。机动力量应充分利用地方力量造成的战果和战机,依托短时准备火力成果,与部分地方力量紧密协同,采取军兵种协同作战方式,形成多个进攻方向,出其不意地发起冲锋,占领各目标群,逐步歼灭全部敌军,灵活应对各种战场突发情况,在有利条件下结束关键战斗,决定战役胜负或为战役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反攻战役关键战斗中,机动力量与地方力量的协同作战属于军事艺术范畴,具有较高的变化性和发展性。因此,必须持续深入研究、补充和完善该方面的理论体系,以适应新时代人民战争条件下保卫祖国的需要。(完)
作者:阮中贤上校、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