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国机制”(美国、印度、日本及澳大利亚)的活动被推上高潮并在美国“自由和开放的印太战略”中发挥支柱的作用。因此,“四国机制”在未来是否成为“亚洲北约”及其对东盟有何影响正是舆论的疑问。
“四国机制”成为“亚洲北约”的可能性
“四国机制”的想法由日本首相安倍普三于2007年8月在印度国会上发表演讲时提出将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起来成为更广阔的亚洲地区而诞生。他接着呼吁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与日本协调,就有关各方具有共同利益的安全问题进行交换意见。2017年,在美国提出“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愿景的最初想法,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时将“四国机制”定为核心,旨在集合力量、巩固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为维持美国的经济利益、政治权利、军事实力以及外交地位做出贡献。
历经多年的形成与发展,“四国机制”的合作内容日益朝者多样、灵活、紧密及覆盖政治、外交、安全(包括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到防务、经济等全领域的方向去发展,甚至有可能加入更多的成员国。尽管“四国机制”目前的结构仍然是一些国家在印太地区拥有共同观点和利益的合作机制,但不排除将来可能会成为亚洲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亚洲北约)式的军事同盟。“四国机制”在2021年3月12日的首次峰会上已指出其合作方向将聚焦于印太地区的相关问题,特别是东海和华东海问题。
在此背景下,乔拜登总统政府正在开展“美国回来”的对外政策,华盛顿将扮演着积极角色并深入参与国际体系,重视多边主义,即在处理国际问题方面咨询其同盟和伙伴。其中,美国将推动地区和多边等机制的作用,即包括:北约和“四国机制”,形成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集合力量,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对于日本方面,美国承诺在执行自由和开放的印太战略、支持根据国际法的自由航行、解决日本与中国在华东海上的争端及台湾、香港等问题过程中将对日本给予保护和加强合作。虽然美国在“四国机制”中扮演着主导角色,但由于美国的新战略正在走向放弃单级状态、提高盟友的地位,因此日本的地位也日益上升。日本正在致力于将其在印太地区从协调者变成积极主动者和引领者。近期以来,日本加强与美国和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举办军事演习。然而,由于日本在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中有着密切的经济利益,因此该国肯定不希望成为与中国进行军事对抗的“前哨”。
“四国机制”中的第三个国家是印度,其正在同美国加强安全合作,与日本促进特殊战略伙伴关系并同澳大利亚维持良好关系。印度以“四国机制”合作基础上将该此视为建立区域安全与经济结构的重点。然而,许多专家认为印度是“四国机制”中最薄弱的环节,因为该国对解决地区问题还是较为犹豫。但在近期,印度通过捍卫领土主权以及解决地区相关问题的观点等具体行动来证明相反的情况。
作为美国传统和亲密的盟友,澳大利亚继续承诺支持美国在地区的政策,尤其是自由和开放的印太战略。2020年7月1日,澳大利亚公布新的国防战略。据此,该国国防力量将把重点转移到提高整个印太地区的军事实力。近期以来,澳大利亚在实地和法律方面开展了许多活动,旨在反对东海地区上的强权行为。然而,澳大利亚认为,“四国机制”是协助各参与国就印太地区的有关共同利益问题上达成一致的一个对话机制,因此该组织仅以咨询共同安全问题的一种“软性”同盟,而不是来挑战地区强权行为的一种“硬性”军事同盟。
总体来看,“四国机制”的成立基本满足全部四个成员国在印太地区大国竞争日益复杂背景下的战略需求。但是,“四国机制”是否成为“亚洲北约”还是取决于每个成员国的战略盘算和政治决心。当前,在所有国家都要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困难的背景下,“四国机制”的成员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需求还是较为重要,导致军事对抗危机仍然保持在可控情况下,任一国家都不希望越过“红线”。
对东盟的影响
在美国自由和开放的印太战略中,东南亚扮演着核心地位。因此,“四国机制” 的形成、发展及其成为“亚洲北约”的可能性均对东盟有影响。
对于机遇方面,如果“四国机制”保持当前的合作水平,已展示了其存在的重要性,为遏制直接影响东海争端的行动做出贡献(在个东盟成员国中有4个国家对东海宣称主权)。在东海争端始终作为东盟会议和东盟同其他伙伴之间最热门的课题的背景下,“四国机制”宣布加强在该地区的存在将为保持航行安全、遏制不顾国际法的行动而霸占东海做出贡献。尤其是,“四国机制”支持东盟在国际法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基础上,以和平方式解决东海主权争端相关问题的立场。因而,本地区各国可以利用这种支持来处理东海形势。
然而,除了机遇方面之外,东盟也面临着“四国机制”对地区进行干预而造成许多的挑战。首先,如果“四国机制”的活动更加积极将会挑战东盟的中心地位,压倒东盟在东南亚乃至印太地区的中心外交地位。再加上,如果“四国机制”凝聚力越来越强、按照硬性的军事同盟模式采取更加激烈的活动,将会潜在导致东海地区发生冲突和军备竞赛的危机。近期以来,“四国机制”成员国在实地和法律方面已开展了许多活动,不仅对印太地区,特别是东海地区造成压力,而且还在该地区展现实力。同时,呼吁英国、法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北约主要国家举办军事演习,将外交对话扩大成防务外交对话并积极分享情报信息。因而,当各有关方加强在东海的存在时可能会导致在该安全复杂演变的战略海域发生碰撞和冲突的风险。当紧张局势的活动不断加剧时,“四国机制”从“非正式”同盟转为“军事同盟”将变成事实并对地区安全产生消极的影响。
除此之外,东盟各国也要面临着被拉拢到硬性军事同盟的集合力量的风险。当前,区域内大部分国家以不同的关系框架维持和发展同“四国机制”四个成员国的关系。在区域各国与 “四国同盟”中每一个成员国的双方防务合作关系保持积极的发展势头,同时“四国同盟”各成员国均表示支持与加强与东南亚各国乃至东盟之间的防务合作关系。“四国机制”拥有开放机制,愿意同区域内各国进行合作将带来若干国防安全的风险。如果区域各国(除了泰国、菲律宾等美国同盟外)与“四国同盟”成员国开展巡航活动、联合军演等明感领域的防务合作,则可能被视为非正式参与“四国机制”。同时,这将对在奉行大国平衡政策的区域各国造成影响。
总而言之,虽然“四国机制”十分关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地理位置和希望拉拢这些国家卷入一个硬性军事同盟,但东盟各国必要采取自己的措施,满足各自的大国平衡政策,不直接影响与区域内其他国家的关系。因此,选择与“四国机制”合作的领域,既要发挥国家发展资源优势,又要建立稳固的国防安全局势,为国家建设和捍卫祖国事业做出贡献仍然是区域各国在未来要协商解决的问题。(完)
作者:国防国际关系研究院阮有肃中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