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政府2013年11月21日宣布暂停有关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准备工作,从此以后就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社会动荡,最后导致该国总统亚努科维奇的下台。如今,该国危机仍在复杂演变,其深远由来就是出于乌克兰周边各大国间在地缘政治上的激烈竞争。
联大2014年3月举行全会,并通过了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决议 (图片来源:越通社) |
乌克兰——各大国间的地缘政治竞争焦点
苏联解体后,美国和北约继续试图将俄罗斯等后苏联空间各国纳入西方发展轨道。为实现这一企图,“古阿姆”(GUAM)集团[1] 在美国和北约的支持下成立,其任务是在后苏联空间推动民主改革进程。这一进程的真相并不是实施民主改革与推动经济发展,而是逐步消减后苏联空间各国对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依赖度,其中优先的是在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依赖,进而将这些国家从俄罗斯分裂出去,并加入欧盟和北约,为孤立俄罗斯创造地缘战略环境。
1999年,在华盛顿举行的北约峰会上,乌兹别克斯坦加入了GUAM集团,该组织从此以后也变身发展成为“古阿姆”五国集团(GUUAM)。就在此次会议上,GUUAM集团发表了《华盛顿宣言》,其中肯定各成员国将会融入欧盟和北约的主张。GUUAM各国于2001年在乌克兰雅尔塔(Yalta)签署了《雅尔塔宪章》。但就在一年后,认清GUUAM的宗旨和本质愈发偏离原先提出“推动民主改革”的目的,尤其是该组织在后苏联空间的区域军事同盟主张,乌兹别克斯坦已宣布退出GUUAM。尔后,摩尔多瓦、乌克兰也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决定退出了该组织。
在此背景下,欧盟在2008年欧洲峰会上提出了代替GUAM的“东方伙伴关系”计划并肯定以该计划继续扩大自己的构想。这是欧盟的新计划,旨在公开发展欧盟与乌克兰、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白俄罗斯等六个后苏联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表面上看,“东方伙伴关系”的优先方向为“促进民主改革,加强经济合作,拟建自由贸易区”,但实际上就是使上述六国逐步融入西方,卷入西方地缘政治,其中包括加入北约的可能性。为了实现“东方伙伴关系”计划,欧盟在2013年11月举行的维尔纽斯峰会上与摩尔多瓦草签了自由贸易区协定,并为乌克兰与欧盟签订联系国协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就在亚努科维奇总统宣布乌克兰暂停与欧盟签署协议的准备工作时,维尔纽斯峰会立即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亚努科维奇此举给西方国家泼了冷水,因为乌克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缘政治地位,同时也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纽带,更值得注意的是乌方的决定将会致使还在酝酿之中的“东方伙伴关系”计划的破产。国际政治分析专家认为,这就是乌反对派推翻亚努科维奇政权高潮在乌境内爆发的核心原因。在此,不少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是因为他们的“欧洲梦”被打破了。有些西方政客果断认为,乌境内所发生的示威游行高潮(由反对分子主谋煽动民众上街游行)只是该国危机的表面形式,其中乌克兰人被利用,成为西方的一种工具,旨在实现“东方伙伴关系”计划的地缘政治战略深远目的。
因此,俄罗斯等若干国家的舆论将乌克兰反对派组织示威游行活动称之为2004年“橙色革命”的升级版完全是合乎道理[2]。实际上在乌克兰基辅独立广场所发生的一切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目前情况仍是两派僵持不下,仍是跟2004年“橙色革命”的情况一样深受外部势力支持的反对力量以毫不陌生的政治手段推翻政权,使乌克兰局势重蹈后苏联空间国家“颜色革命”和中东北非“阿拉伯之春”的覆辙。
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是因为其起源于后苏联空间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上相互依赖。因此,莫斯科向来希望同该国保持可持续、互利共赢的合作。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建立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的基础上,俄总统普京提出建立欧亚联盟,并在欧亚大陆上启动统一经济空间。实际上,该关税同盟的运作机制于2011年6月1日正式启动,并在俄白哈三国边区打造了统一关税的区域,旨在为生活在同一法律框架内的1.65亿消费者提供广大市场空间,并为三国劳务、资金、货物自由流动搭起了平等的交流平台。欧亚联盟——以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为基础的跨陆地联盟——或将成为当今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并成为欧洲各国和亚太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实质、有效、互利共赢的重要纽带。尤其是自然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等潜力的配合与开发将使欧亚联盟能够在工业、科技、投资吸引等领域上成为世界先进经济体的竞争对手,有助于维护全球经济发展的稳定。根据俄方所提的倡议,独联体国家(SNG)在世贸组织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由贸易区新协议草案。目前,尽管乌克兰尚未正式加入俄白哈关税同盟,但实际上其已成为该组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而言,乌克兰已成为中方打造从中亚贯穿欧洲到中东、非洲的“新丝绸之路”的重要环节。乌总统亚努科维奇在2013年12月3日访华期间表示乌方支持中方“新丝绸之路”的倡议,两国元首就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共识。中方同意向乌克兰提供100亿美元贷款,其中80亿美元用于兴建黑海岸上塞瓦斯托波尔海港。北京也签署了向乌克兰租赁两百万公顷良田的合同(租期为50年),用于农产品生产。此外,两国还签署了包括国防工业领域在内的诸多工业合同。
近期乌克兰危机的演变暴露了欧洲地缘政治博弈的本质,其中美国和欧盟各国正在想方设法全面控制乌克兰。因此,在当代国际关系中,西方若干首要政客亲自来到基辅向乌反对派提供物资援助和精神鼓励,旨在对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施压。他们充分认识到,若乌克兰不加入欧盟,“东方伙伴关系”计划就立即破产。这就是外部势力大力鼓吹反对派组织示威游行及暴乱活动企图推翻亚努科维奇总统政府的主要动机。在此情况下,俄外长拉夫罗夫称,美方和欧盟的表态是“疯狂”的,并称之为对付声称制造核炸弹的亚努科维奇政府或者对某国宣战的手段。拉夫罗夫认为,乌反对派的反抗,毋庸置疑,是过分的政治挑衅行为。ABC新闻记者则评价称,在基辅发生的一切就是欧洲各国对乌克兰等苏东国家施加影响力的争夺之战。
克里米亚——乌克兰地缘政治竞争纠结点
亚努科维奇总统被罢免后,各方的矛盾均集中于克里米亚——俄罗斯黑海舰队常驻的塞瓦斯托波尔港的基地。俄罗斯激烈反对乌克兰政权更迭,并将其视为违宪行为,美和西方则全面支持基辅新政权,旨在完全消除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影响力。这并非毫无依据。据美前总统里根的经济顾问保罗·罗伯茨(Paul Craig Roberts)透露,鼓吹乌反对派掀起暴力活动致使亚努科维奇总统下台的人所向的目标就是将俄罗斯及其黑海舰队赶出克里米亚,并从俄方手中夺取各工业生产合同,同时在乌克兰开展军事基地部署,进而以此为踏板制衡俄罗斯。这样看来,乌克兰暴乱战役的头号目标是针对俄罗斯的,将俄罗斯赶出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政府充分认清西方的此一抱负,立即宣布从乌克兰独立,并决定就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征求民意。俄罗斯对克里米亚人的决定表示支持,并将其视为克里米亚人行使民族自决权的正当愿望。这同时也是克里米亚回归祖国的途径。就在此时,美和西方从“双重标准”思维出发,强烈指责俄罗斯和克里米亚违反国际法律,并威胁经济制裁俄罗斯。然而,克里米亚2013年3月16日就并入俄罗斯进行全民公投后,95%投票者赞成(投票率为81.3%)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乌克兰地缘政治的纠结,为解决该国政治危机开出了一条新渠道。如今,尽管美方不承认克里米亚公投及其结果,但奥巴马在近日同俄总统普京通电话时强调,美国仍在以外交手段化解乌危机,其中兼顾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利益。与过去的强硬立场相比,此次对话有所软化,但美和欧盟必将会继续对俄罗斯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因此,各方在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博弈远未停止。国际舆论担忧一旦乌危机继续升级并超出可控范围,其后果完全不利于俄罗斯、欧盟、乌克兰乃至国际社会。(完)
作者:黎势亩大校
[1] GUAM集团是由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四国在1997年成立的非正式地区联盟,联盟以四国英文国名的第一个字母冠名,简称为“古阿姆”。
[2] 2004年“橙色革命”后,亲西方的尤先科成为乌克兰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