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政治与军事格局因世界各地热点、冲突及大国战略竞争而经历了重大变化,尤其是俄乌冲突、中东战争的扩散、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级以及美中竞争加剧的迹象。
俄乌冲突仍未见出路
国际舆论认为,俄乌冲突近三年来已经演变为一场美国和西方国家(以北约为核心)与俄罗斯之间的全面战争。其公开目标是迫使俄罗斯遭遇“战略失败”,试图将其拖入全面危机,并维持冷战后形成的单极世界秩序。
然而,2024年的俄乌冲突进展显示,西方的如意算盘几近破产。俄罗斯逐步实现其“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并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俄罗斯不仅未被孤立,反而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影响力。由俄罗斯轮值主席国主办的金砖国家峰会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的近2万名代表,并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峰会的联合声明表明,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趋势不可逆转,而俄罗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俄罗斯BM-21 Grad 多管火箭炮向乌克兰目标开火(图自Sputnik/baotintuc.vn) |
然而,乌克兰于2024年8月6日突袭俄罗斯库尔斯克州,随后提出“胜利计划”,其中两大关键点是:要求北约立即接纳乌克兰为成员国,并允许其使用美国及部分北约国家提供的远程武器袭击俄罗斯境内目标。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试图通过此计划引诱北约直接参战,将冲突演变为北约与俄罗斯的正面对抗。
2024年11月19日,乌克兰使用美国提供的6枚ATCMS远程导弹袭击了俄罗斯布良斯克州。这一危险的战争升级可能引发美俄直接军事对抗,甚至带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同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了新的核学说。在原有四种核武器使用条件的基础上,新增了两种情形:(1)俄罗斯获得可信情报,表明敌方对俄发动大规模空中和太空攻击,包括战略和战术飞机、巡航导弹、无人机、高超音速武器等;(2)敌方对与俄罗斯构成联盟国家的白俄罗斯发动侵略行动。尽管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宣称“将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但他尚未透露具体方案。俄方表示,将在特朗普2025年1月正式就职后再对此作出回应。
美中战略竞争出现升级迹象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美中关系陷入全面战略竞争,其中以贸易战最为激烈。在拜登总统任期内,美国继续对中国实施全面战略竞争,但更优先于地缘政治竞争,推动北约向亚太扩展。如果说欧洲北约旨在遏制俄罗斯,那么“亚太北约”被认为是针对中国的布局。2024年4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主持了首届美日菲三边峰会,正式建立三边联盟;同时提议于年底召开美日韩峰会。这一行动表明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视为根本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威胁。
在2024年竞选期间,特朗普承诺将继续对华全面战略竞争,包括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而非他在2017-2021年首任期内实施的10%。特朗普胜选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1月7日发去贺电,强调“历史证明,中美合作则两利,对抗则俱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警告称,特朗普承诺的贸易战将不会有赢家,同时强调台湾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敦促美方遵守“一中原则”。在台湾问题上,特朗普威胁若中国“进入”台湾,美国将对其商品征收高达200%的关税,同时要求台湾为美国提供保护支付费用,并指责台湾“窃取”了美国芯片产业。在此背景下,台湾于2024年11月8日承诺签订大额军购合同,以“平息”特朗普当选后的反应。因此,未来美中之间可能爆发一场更为激烈的贸易战,尤其是在科技领域和台湾问题等敏感议题上。
中东局势动荡未见缓解
地缘政治竞争是2024年全球政治与军事格局的显著特点,这在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冲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场冲突于2023年10月7日爆发,并在2024年升级为以色列与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伊朗、叙利亚以及也门什叶派胡塞武装之间的全面战争。最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7月31日,以色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发动袭击,消灭了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对此,伊朗于2024年10月2日以200枚导弹袭击以色列境内目标作为报复,其中部分导弹成功穿透以色列的多层防御系统。作为回应,以色列于2024年10月26日空袭了伊朗革命卫队的多处导弹工厂、研发中心、无人机制造设施、发电厂及导弹发射基地,同时对叙利亚中部和南部的军事目标以及黎巴嫩南部和贝鲁特的真主党据点进行了多次空袭。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以色列正在利用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的袭击,不仅试图控制加沙地带,还企图永久废除巴勒斯坦建国计划,同时争夺黎巴嫩和叙利亚部分领土的控制权,并削弱伊朗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这一战略目标体现在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和财政部长贝扎莱尔·斯莫特里奇的声明中:“耶路撒冷的未来将延伸至大马士革。”他们主张以色列寻求控制包括巴勒斯坦全境、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埃及及沙特阿拉伯在内的“应许之地”。短期内,以色列的目标是消灭哈马斯,削弱由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力量;而长期目标则是限制伊朗的地区影响力,在中东地区争取并维持政治与军事的主导地位。这也是美国的目标,其希望通过削弱伊朗政权来打击俄中伊三角战略关系,而伊朗正与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至警戒线
2024年,朝鲜半岛的南北关系紧张程度达到冷战结束以来的最高点。朝鲜修改宪法,正式放弃统一朝鲜半岛的目标,并将韩国视为“敌对国家”。随之,朝鲜摧毁了连接南北的公路和铁路。这一历史性决定标志着朝韩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这种紧张局势的根源在于历史、政治和军事多种因素。历史方面,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遗留的深刻敌意、分裂状态以及南北双方截然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奠定了敌对基础。尽管战争停止已逾半个世纪,但双方至今未签署和平条约。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韩国是美国的战略盟友,而美国长期致力于削弱朝鲜政权,并在韩国保持驻军,部署先进武器。朝鲜认为,美国的军事存在对其构成侵略威胁。特别是美日韩联合在朝鲜边境附近进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使平壤的安全焦虑日益加剧。为了应对这一威胁,朝鲜选择发展核武器作为威慑手段。而韩国则将朝鲜的核武发展视为“严重威胁”。总体而言,朝韩敌对情绪的加剧是历史、安全、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同时也受制于大国间的竞争与博弈。为应对美日韩军事联盟可能的入侵,朝鲜于2024年6月18日与俄罗斯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协定。根据协定第4条,若俄罗斯或朝鲜遭到侵略,双方将有义务协助反击。这一协定进一步加剧了近期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回顾2024年全球政治与军事格局,令人深感忧虑。然而,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希望各地的冲突和热点问题能早日得到解决,各大国也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承担更多责任。(完)
作者:黎势亩大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