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31 日 , 星期五, 06:41 (GMT+7)

2025 年 08 月 14 日, 星期四, 18:11 (GMT+7)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平稳定环境——引领国家迈入民族腾飞新时代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平稳定的环境”,是越南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草案)中确定的首要战略目标。成功实现这一目标,将为国家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民族发展的新纪元中,牢固捍卫祖国的独立与主权。

纵观越南数千年历史,我们民族曾有过多个极为辉煌的发展时期,但或许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稳固的国力、丰富的潜力、崇高的国际地位与广泛的国际威望。尤其是在全国统一半个世纪、推进革新事业近四十年的今天,全国上下凭借不懈努力与不断创新,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成就,显著改变了国家面貌,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伴随革新事业的胜利,越南的对外开放与国际融合在广度、深度和高度上全面推进,与联合国成员国中的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与全球所有主要大国构建了战略伙伴关系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会议全景。图自越通社

成功实现国家统一时期与革新事业阶段的一系列重大目标,为越南迈入新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因如此,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发出了引领国家踏上新的革命征程的号召——稳步迈入民族腾飞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在越南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发展与富强的时代,旨在全面完成战略目标:到2030年,使越南成为拥有现代化工业、收入中上等的的发展中国家;到2045年,成为高收入的发达国家。这一号召犹如战鼓,激发了全民族的豪情壮志,唤醒了独立、自主、自强的意识,以及推动国家快速、可持续发展、实现更高层次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的强烈愿望。迈入民族腾飞新时代的战略方针,既符合越南革命发展的内在逻辑,也顺应当今世界时代潮流。

为在新时代实现国家的快速、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交的政治报告(草案)明确指出,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平稳定环境作为首要目标。这一战略目标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前提,早已在历次全国党代会中被反复强调。为落实这一首要目标,我们党确立了多项统筹推进的战略任务: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党的建设为关键,以文化与人的发展为基础,以巩固国防安全、推进对外开放与国际融合为经常性重点。同时,着力加快完善体制,推动国家快速、可持续发展;畅通、释放并充分发挥各类发展资源;大力激发爱国热情、弘扬自力更生精神与民族自强意志;将文化与人的力量转化为内生动力与发展驱动力;大力发展与应用科学技术,推动创新,服务于快速、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发展经济社会、巩固和平稳定环境,推动国家稳步迈入民族腾飞新时代,需要切实落实以下重点任务:

第一,加快经济发展,重视文化社会建设,提升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这是越共十四大为维护国家和平稳定环境而必须高度关注的首要任务。为此,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旨在解放生产力,最大限度动员国内外一切资源推进工业化、现代化,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改善人民生活。积极推进、发展并提升国有经济、合作社经济的效率,其中,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私营经济是最重要的增长动力,也是应用科技和推动创新的先锋力量。确立、巩固并提升劳动者在社会化生产中的主人地位,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实行多种分配方式,以按劳动成果和经济效益分配为主,同时根据其他资源对生产经营成果的贡献程度,以及通过社会福利进行分配;加强国家宏观管理效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同时防范、遏制并减少其消极影响;在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民族利益。

继续并强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运用市场机制,必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同时赋予各经济单位充分的自主权,以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并限制其负面影响。国家依靠法律、规划、政策机制、经济杠杆工具以及国有经济的物质力量管理市场,并承担以下职能:引导发展方向,在若干领域直接投资以带动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建立统一的法律框架和相应的政策体系,营造稳定的环境和发展动力,为企业繁荣创造条件;克服和限制市场机制的负面影响;分配和再分配国民收入,管理公共资产,并监督、控制经济社会的整体运行。有选择地吸引外资项目,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在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系统性完善与重大突破,尤其是多式联运交通体系、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治理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绿色经济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党明确指出文化是社会的精神基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文化艺术的核心任务是为建设全面发展的越南人服务,使之在政治、思想、道德、情感、生活方式等方面均衡发展,具备优良品格与坚定意志。文化领域的一切活动旨在建设和发展先进、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汲取人类文化精华。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坚持“融入而不同化、开放而不迷失自我”的方针,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庸俗化和有害影响。我国正在实施并不断完善的社会政策体系,是建立在党的重大理念基础上的,即经济增长必须与社会进步和公平同步推进,贯穿每一步、全过程。社会公平不仅体现在生产资料分配环节,也体现在生产经营成果分配环节,包括创造就业、扶贫济困、优抚政策、关怀革命有功人员等。为保障社会安宁与公平,必须坚决打击犯罪、走私、商业欺诈、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与流通,防治腐败、消极、浪费以及各种社会弊病。

第二,加强国防、安全与对外工作,及时有效应对各种局势,巩固和平稳定环境。国防、安全与对外工作的相互关系是必然的、同源的,这一体系由我党创建并实行直接、全面领导,由国家负责管理、运行和建设,并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我党将国防、安全、对外工作视为民族解放、保卫祖国与国家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三大攻势方向。国防,是以全民的力量守卫国家,其中以军事力量为核心,武装力量为骨干。安全,是社会、国家及人民生活的稳定与安全状态。全面维护与加强国防、安全,就是要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保卫党、国家与人民,捍卫祖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对外工作,是党、国家和各群众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方针、主张、政策与战略战术,旨在加强与各国的团结与友谊,深化国际合作,结合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为国防与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创造条件并加以强化。我党明确指出:“要增强国防与安全实力;建设并充分发挥全民族国防和全民安全中的‘民心阵地’作用;巩固牢固的全民国防阵地与全民安全阵地。要将经济、文化、社会、对外工作与国防安全紧密、有效结合,同时把国防安全与经济、文化、社会及对外工作有机结合。”国防与安全的巩固,是推动对外工作的坚实基础与力量源泉。

越南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史,就是将建国与卫国有机结合的历史,这一规律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始终适用。为此,必须不断加强和巩固坚强的全民国防与全民安全,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对外政策与工作,营造持久和平的国际环境,推动国家建设与国际地位提升,引领祖国迈入民族腾飞的新时代。

第三,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既是目标,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体现了党、国家与人民之间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要建设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使干部、党员、公务员和国家事业单位职工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充分体现人民、国家和民族的意志、愿望与正当利益。

我们主张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由人民创造、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队伍的联盟为基础,由越南共产党领导。国家权力统一行使,并在立法、行政和司法各机关之间实行分工与协作。在国家组织与运行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建设由越南共产党领导、依法治理和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管理社会。同时重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并进一步加强党对国家的领导作用。

第四,建设与新时代要求相称的越南共产党。越南共产党由胡志明主席创建和锤炼,是唯一能够领导越南成功建设社会主义、坚决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政治力量。为担当并完成新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我党必须继续自我革新、自我整顿,不断提升领导力与战斗力,克服缺点与不足,坚决整治消极现象与薄弱环节。继续建设精干、高效、坚强有力的党和各级政治体系组织架构;大力推进分级分权改革,落实权责一致,提高领导、指导与执行的协调效率。着力建设一支各级干部队伍,尤其是战略层面的干部队伍,使其具备与使命相称的品德、能力与威望。全面重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使我党真正成为智慧与信念的政党、道德与文明的政党,不负民族与革命赋予的领导地位与历史使命。

当前,国际、地区和国内形势既为越南稳步迈入新时代提供了充满希望的新前景,同时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任务与严峻要求。机遇与挑战、优势与风险交织并存,共同影响着国家发展方向。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提出方针、方向与政策,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全球分工,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寻找新的比较优势,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在现有基础与力量之上创造新的发展态势与实力。同时,始终保持清醒,坚决防范与化解各种风险,尤其是新出现的挑战,确保国家发展稳定并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基于现实形势,我们完全有理由坚信,越南将自信而坚定地迈入新时代,始终不渝地走在既定道路上,具备充足的力量和智慧与世界同行、与时代并进,必将实现和平、独立、民主、富强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向社会主义。(完)

作者:武文贤教授、博士

网友评论 (0)

关于越南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
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上,党中央确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为:“在党的光辉旗帜下,万众一心,坚定决心,奋力实现到2030年国家发展目标;自立自强,自信前行,在民族奋发崛起纪元中阔步前进,为实现和平、独立、民主、富强、繁荣、文明、幸福的目标,坚定不移迈向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确立是完全正确的,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国人民和全军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智慧远见、奋斗目标和政治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