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所肩负的职能和使命,军需部门发扬光荣传统,大力推动创新、提升工作质量,全面满足建设精干、强大、现代化军队、新形势下牢牢保卫祖国。
多年来,军需部门,尤其是军需局,始终主动紧跟形势,积极研究、参谋、向总后勤局(现为后勤-技术总局)和国防部提出多项创新、提升军需工作质量和效能的主张、方案,切实服务于军队建设、国防巩固、祖国保卫的任务要求。突出体现在:研究拟订并有效实施军需工作计划、目标项目、重点任务;提出制定、颁布、修订军需制度、标准、部门条例等法规文件;完善军需物资保障方式;改进、创新各类军服、军用品等等,推动保障工作实现新发展。特别是,军需工作持续创新、质量稳步提升,已全面落实保障、管理、资源筹措、军需物资采购、餐厅厨房标准化、现代化装备投入升级等举措,大力推动生产自给,扎实做好官兵伙食保障。
在着装保障方面,紧贴部队实际,积极研发、改进、全面更新各类军服产品,使之更契合各军种、兵种的作战环境与气候特点。典型成果包括:研发改进K24军官、专业军人技术人员礼服;K20野战军服;以及用于参加国家、军队重大节日阅兵、游行的各类军服等,极大助力正规化军队建设,进一步塑造“胡伯伯部队”的良好形象。生产自给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出台多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生产、加工、资源筹措主张,确保坚实的就地粮食、食品供应,保障卫生安全。全面实施“提高军队副业生产、加工效率,确保2021-2025年阶段及至2030年的适应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QN-21项目,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各单位已实现蔬菜、分割猪肉自给率100%,禽肉65%,鱼类50%。
 |
| 第12军团308师第102号团推进副业生产 |
未来一个时期,随着军队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对后勤、技术工作总体及军需部门特别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与要求。与此同时,物价波动、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疫情等因素复杂多变,预算、装备、工具及部分军需保障内容尚未完全跟上任务发展的需要。为了在新形势下圆满完成任务,军需部门明确要继续弘扬“主动、创新、开拓、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决同步落实各项举措,调动各方力量合力推进各项工作,重点抓好以下主要内容与措施。
首先,要主动紧跟形势,提高研究水平,切实履行好向各级领导、指挥员提供军需工作的参谋职能。各级军需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越共十三届八中全会关于“新形势下保卫祖国战略”的决议;中央军委2022年12月20日关于2030年和后续年军队后勤工作的第1658-NQ/QUTW号决议,以及上级的各项指示、命令,为提升研究、参谋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尤其要为战略层面上的军需工作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是研究、提出创新主张和举措,提升军需工作质量,确保满足战备和建设“精干、强大、现代化”军队的任务要求。首要任务是参谋完善和调整部门组织架构,使之与全军组织规划相适应;制定、完善军需工作相关机制、政策、法规,确保同步统一;研究、提出完善军需物资保障方式、调整战备物资和国家国防储备物资指标的方案,以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同时,要继续梳理、向总局和国防部参谋建议,投资推进军需装备现代化,满足训练、战备、参与抗灾救援等任务需要;建设防守区中的军需潜力与阵势,特别是战略要地,确保随时为各类国防情境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还要继续参谋并发挥部门在组织、指导、落实全军后勤系统竞赛活动中的核心作用,如“军队后勤部门听从胡伯伯之训”、“建设善于养军、管理好军需的单位”等,以此激发动力、汇聚合力,全面提升保障工作质量,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坚强支撑。
二是,指导全面推进军需保障落实,确保各项任务所需物资充足、及时,满足建设“精干、强大、现代化”军队的要求。军需部门继续紧贴训练、战备和军队建设实际,全面推进各方面军需工作。针对官兵饮食、着装保障,重点研究完善食品采购与筹措方式,确保各项任务所需物资充足、及时。密切跟踪市场价格波动,及时提出调整官兵伙食费、配餐定量的建议,使之既符合实际需求,又与预算承受能力相适应。全军要大力推动食品加工、烹饪技术改进,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提高伙食保障质量,改善官兵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油灶、电灶替换蒸汽炉灶的安装与使用指导,分批安装瓶装饮用水净化设备,更新食堂、厨房装备及炊事用具,使之实现现代化、标准化、统一化,符合各类食堂需求。同时,继续研究改进各类军服产品,提升其实用性、耐用性、美观度与现代感,主动筹措物资,确保按标准为各类对象提供充足军服保障。
在生产自给方面,要继续按照QN-21项目部署,聚焦重点、系统推进,结合不同类型部队特点与驻地资源优势、营区总体规划与预算投入,确保同步、可持续、高效实施。大力推广高效生产自给模式,大力发展集中生产自给区。注重各级组织闭环式生产加工使用,主动确保就地食品供应,保障质量安全、价格合理,并具备应急储备能力。严格执行规定,确保生产自给产品纳入官兵餐食的价格始终低于市场价,不断提高官兵餐食质量。
三是,大力推进编制优化、干部和军需人员队伍建设,锻造一支“又红又专”的骨干力量,全面履行新形势下的军需保障任务。在充分发挥后勤力量编制调整成果的基础上,今后,军需局继续研究提出各级军需机关的编制优化方案,走“精干、强大”之路,建设全面过硬、模范典型的军需机关和单位,打造一支“又红又专”的干部、军需人员队伍。重点是提出科学配置、合理数量、高质量的干部队伍方案,充分发挥每名干部的特长优势,实现分级培养和持续发展;建设专职干部骨干队伍,带动各单位高效组织生产自给、加工等工作。同时,参谋指导各单位按分级抓好军需训练、集训常态化,广泛开展专业竞赛、比赛活动,不断提升各级军需干部、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加强教育培养,塑造一支服务意识端正、态度积极、全心全意为官兵服务的干部、人员队伍。同时,创造有利条件,制定合理激励政策,鼓励干部、人员主动学习、锻炼、提升,以适应任务要求;坚决整顿、纠治军需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和偏差行为。
四是,大力推进科研攻关、先进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在军需工作中的落实。着重研究将科技成果引入军需工作,特别是研发、生产适用于野外、特种任务部队的军需产品,推动食堂、厨房装备现代化,满足“精干、强大、现代化”军队建设要求。未来,军需部门将加快推进目标项目:生产、制造、配备机动野战炊事车,用于野外炊事、训练、演习;研究试验小型净水设备,供独立连队、边防哨所使用;持续试验院校、机关食堂的洗碗机、部分边防哨所的衣物烘干柜,逐步将现代化、先进装备技术引入保障工作,减轻炊事、保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在养殖、种植、防疫、环保等环节的应用,不断提升官兵伙食保障水平。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推广标准化报表软件,广泛应用技术创新、改进成果于全军军需工作的指导、管理与保障中。
深刻领会胡志明主席的“食足兵强”思想,军需部门全体干部、人员、战士将努力拼搏,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出色履行新形势下的职能使命,为建设“精干、强大、现代化”军队、在任何情况下坚决捍卫祖国安全作出更大贡献。(完)
作者:军需局局长 安方南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