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01 日 , 星期六, 00:32 (GMT+7)

2025 年 06 月 19 日, 星期四, 19:01 (GMT+7)
第二军区着力构建坚强稳固的全民国防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建设坚强全民国防体系的战略方针,把这一重大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第二军区党委和司令部结合实际,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采取一系列坚决有力、精准高效的措施,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第二军区地处我国北方战略要地,在国家总体防守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系国防、安全和对外战略全局。这里是祖国屏障、资源富集之地,发展潜力巨大,地缘价值突出。然而,该地区仍面临不少困难与制约,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与资源禀赋尚不相称,贫困人口比例较高,群众文化素养参差不齐。与此同时,敌对势力频繁渗透破坏,特别是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大肆煽动分裂,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挑动社会矛盾,扰乱政治安全与社会秩序。

第二军区司令部首长鼓励支持青年参军入伍

充分认清这一重大任务的重要意义,在深入贯彻落实越共中央执委会、中央军委和国防部关于军事、国防工作的决议指示基础上,近年来,第二军区党委和司令部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密切与地方党委、政府协同配合,紧紧围绕强军目标,统筹组织所属各级机关与单位,全面系统推进构建坚强全民国防体系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全面的成效。突出表现为:各级机关、各类力量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祖国建设和保卫的认识和责任感明显增强;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改善,“民心阵势”愈发稳固;国防潜力与全民国防体系阵势在军区辖区及地方防守区中持续增强;各级军事机关充分发挥核心作用,主动担当,积极协助地方党委、政府扎实推进军事国防各项工作;部队综合素质和战斗力不断提升,真正成为西北民族地区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发展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和维护国防安全的重要依靠力量,同时在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任务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预计第二军区辖区内政治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武装力量建设持续向精干、强大方向发展,真正发挥军事国防工作的中坚骨干作用。然而,值得警惕的是,敌对势力仍在加紧推进破坏活动,手段更加隐蔽、更加狡猾;农村地区的治安问题、社会丑恶现象以及毒品交易等隐患依然存在,形势不容忽视。与此同时,国家对建设和保卫祖国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与党政机关机构重组、行政区划调整等重大变革也为军事国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面对这些现实,第二军区必须强化使命担当,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坚决推进全民国防体系建设,全力筑牢地区安全屏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创造良好环境。下一步,重点应聚焦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推进:

一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家、中央军委和国防部关于建设全民国防体系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这是一项根本性、决定性举措,直接关系到全民国防建设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在第二军区的具体实践中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军区党委和司令部要切实加强领导,全面部署,指导各级军事机关和单位持续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协助地方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决议、指示和指导性文件,尤其要抓好越共十三届八中全会关于新形势下保卫祖国战略决议的学习贯彻。首先,要立足2025年军事国防任务,总结经验,明确目标,细化措施,统筹做好各级党组织在领导、指导与组织实施中的职责分工。特别是要持续巩固并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对军事国防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提高国家对国防事务的管理效能和执行力。不断深化国防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各对象和全民的国防意识与素质。

同时,要指导机关、单位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协助地方建设基层政治体系,着力打造政治清明、运转高效、组织坚强的基层政治系统,重点向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倾斜。大力开展“知恩图报”活动,支持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恢复重建,改善民生。积极开展斗争,坚决挫败敌对势力渗透破坏图谋,特别是打击其借“民族”、“宗教”等问题歪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挑拨离间、破坏民族团结的行径,不断夯实坚不可摧的“民心阵势”。

陈文北少将对实弹射击结果予以检查

二是,注重加强政治精神因素培育和发挥,夯实全民国防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充分发挥其在凝聚综合实力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二军区要继续与地方党委、政府密切协作,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辖区各族群众对党的领导、对国家建设和保卫事业的信心与认同,提升全民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各级干部特别是主管干部的革命道德教育和思想作风培养,重点抓好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教育,以及西北地区人民军队革命传统的宣传弘扬,着力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持续巩固和发展全民族大团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坚持“民知、民议、民办、民检查、民监督、民享”的方针,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建国卫国事业的信心。要切实加强对2025—2030年任期军区党部各级党代会的组织筹备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换届任务,为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奠定坚实基础。认真制定党各级代会决议落实的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党组织建设,着力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全面过硬的模范党组织和全面强大的典范机关、单位。同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品德优良、生活作风正派、视野开阔、业务精通、实干担当、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能统能谋、熟练掌握新型武器装备和现代科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真正做到“以干部为根本”,为提升军区部队的整体素质与战斗力提供坚强支撑。

三是,着力构建坚固稳固的军区防御体系和各级防守区。这是全民国防建设中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构建坚强国防力量的关键支撑。扎实推进这一任务,是实现前后方、各地区、各层级、各目标间有机衔接、密切协同、形成纵深一体、防御严密的重要基础。为此,军区继续指导各级军事机关,积极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制定并落实防守区建设的各项指示、规划和专项方案。科学调整并优化国防布局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确保与《2021—2030年阶段,远景展望至2050年北部中游和山区规划》相协调,符合行政区划调整的新要求。常态化完善各级防守区领导委员会机构,提升其组织指导和综合协调能力;指导各级各部门、地方政府编制统一、协调、高效的国防动员预案,强化战备准备,确保平战结合、未雨绸缪。同时,要严格管理和切实保护辖区内的重要国防工程、军事区域、天然洞穴以及具有战略价值的地形区域等军事资源。

面对乡级行政单位合并、部分省级区域重组等体制调整的新形势,军区正组织研究修订完善军区防御总体布局、各省级防御体系与防守区的军事配置规划。与此同时,指导各级军事机关协助地方党委、政府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推进防守区中关键军事工程建设,重点优先建设指挥所、疏散区、秘密集结区、战斗基地、后方基地、战役节点、地下通道系统和火力阵地等基础设施,特别是在战略要地和重点方向,形成层层防线、纵深防御、体系完整、结构合理、联动有力的国土防御格局。

四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建设,推进融合共进、协同发展。第二军区指导所属单位和各级军事机关加强与地方各级机关、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建议,推动将经济社会发展与增强国防安全能力有机融合,切实落实“每前进一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安全就随之增强一步”的战略要求。其中,重点在于协助地方充分挖掘和利用地理区位、土地资源、矿产、水力、生态旅游等优势发展经济,全面推进扶贫攻坚、特别是边远山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村寨的脱贫致富工作;坚持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民生改善协同并进,夯实人民群众的幸福根基,筑牢坚不可摧的“民心阵势”,为军事国防任务提供稳定的社会基础与可持续的资源保障。同时,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各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特别是涉及国防安全敏感区域的工程项目开展全面审查与科学论证。

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在行政区划调整背景下,对村镇聚落、居民分布、迁徙安置等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科学编制集中安置区建设规划,推动居民从自然灾害高发区有序搬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国防经济团的运行效能,提升其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发挥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增强国防潜力方面的综合作用,为在全区域构建坚强的军事国防潜力和阵地打下坚实基础。

五是,着力建设精干、强大的军区武装力量体系,真正成为捍卫祖国的中坚骨干力量。为扎实推进这一任务,军区党委和司令部加强统一领导,统筹指导各级机关与单位,持续优化调整组织编制体系,依照“精干、强大、现代化”的要求,全面推进三种军武装力量建设。严格落实部队整编、调整、合并及新组建各省军事指挥部和防御区域指挥机构的相关规定,确保编制设置科学合理、结构均衡、力量匹配,重点加强担负战备值勤、处于要害方向的现役力量。

常态化组织对战备方案、应急预案、防灾减灾、抢险救援等各类文件资料的检查完善工作,持续强化实战化训练与演练,提升快速反应和综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与公安、边防等力量协同配合,深入贯彻落实第03/2019/NĐ-CP号议定,坚决不让陷入被动境地。

同时,军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国家和军队的国防外交方针政策,拓展合作深度,注重实效成果,积极推动构建和平、友谊、合作、共同发展的边境线,不断巩固全民国防根基,从远从早捍卫祖国。(完)

作者:第二军区司令 陈文北少将

 

网友评论 (0)

关于越南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
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上,党中央确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为:“在党的光辉旗帜下,万众一心,坚定决心,奋力实现到2030年国家发展目标;自立自强,自信前行,在民族奋发崛起纪元中阔步前进,为实现和平、独立、民主、富强、繁荣、文明、幸福的目标,坚定不移迈向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确立是完全正确的,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国人民和全军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智慧远见、奋斗目标和政治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