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28 日 , 星期四, 16:56 (GMT+7)

2021 年 05 月 23 日, 星期日, 06:48 (GMT+7)
谈981年抗宋侵略战争中的抗敌部署艺术

面对宋军981年所用的“迅雷不及掩耳”之策,大瞿越军民在黎大行皇帝的指挥下团结一致、“君臣一心”挫败宋朝攻击大罗城、攻占华卢的企图,牢固捍卫越南江山和疆域。

利用丁先皇及其儿子丁琏被杀一事,丁朝发生内讧,北方宋朝决定动兵南下侵略大瞿越。为了实现此企图,宋朝调兵遣将并成立诸多梯队,任命侯仁宝为交州陆路水路转运使,为前军将军,任命孙全兴为陆路兵马部署指挥陆军,刘澄指挥水军。依仗人强马壮,宋朝君臣企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大瞿越军民,使得对方措手不及,从此达到南征获胜目的。981年,宋军兵分陆水两路侵略我国,先攻击大罗城,后攻占华闾。侯仁宝率领的前军出于邕州过银山进大罗,孙全兴率领的梯队从邕州过谅山进大罗,刘澄率领的第三梯队从白藤江(广州进白藤江攻大罗)随后而进,然后与陆军合兵攻占大罗和华闾。

白藤江木桩

面临宋朝侵略之祸,因为丁璇皇帝年龄幼小(六岁),未能担当国事,太后杨云娥推荐十道将军黎桓为总指挥,为抗宋战争做好准备。980年秋季,商议抗敌之策时,受到名将重臣的推荐,士兵一律支持,朝廷臣僚一律推戴,杨云娥太后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向黎桓交代龙衮,让他当上皇帝。登基之后,黎桓一方面继续巩固朝政,赶紧准备抗战,另一方面,派遣使臣出使宋朝奏议授予丁璇的袭位,同时打听敌军实力并设法用缓兵之计。不顾黎朝的外交努力,宋朝仍然死心塌地地吞并大瞿越。黎桓皇帝及抗战指挥部以自己的韬略雄才组织、动员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创造综合实力打败宋军的侵略战争。抗宋之战充分体现黎朝“君臣一心”的团结精神及抗战指挥部排兵布阵的巧妙艺术。

首先,实行“静为民,动为兵”政策,组织并动员全民参加抗敌战争。平定十二使君之乱、统一国家以后,丁先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把国家分成十道军(每道相当于今日的一个省份)。与此同时,丁皇帝还制定十道军规章:“丁先皇,太平五年(974年),军额定为十道,一道十军、一军十旅、一旅十卒、一卒十伍、一伍十人”。据此,全国有十道军,这样一来,我国当时兵力可达100万,但实际上,这只是预定的军事组织规章,以便以最大限度调动国家的人力资源,为朝廷和地方的军队进行补充,随时抗敌卫国。黎大行皇帝继承丁朝的宝贵遗产并用自己的作战经验点民为兵,选其骁健者,补宿卫。同时,下诏各道军尽快建立民兵队,其任务为平息叛乱、劫掠,保护人民,当敌军侵犯疆土随时拦截、打退。如果敌军兵力强,势力大,各道军的兵力打不过来就要拦截、缓慢敌军的进攻速度,不让他们靠近京城,等朝廷军队来援。此外,皇帝还动员各乡村建立自己的民兵队,他们平常在田里干活,跟亲人生活在一起,轮到他们,他们就担任警戒、保护乡村任务,敌军来犯时一起抗敌、卫国。这些举措足以证明黎大行皇帝的治理国家和韬略雄才:“黎皇帝抗宋平占,华夷震慑”,“其为治留意民庸,简心国政,重农亩、严边防、定法令、选民伍,改置州府,分设屏翰,为力亦甚勤矣”。

如此看来,早在丁、前黎朝代,大瞿越已经拥有正规化的军队,这支军队一直受到皇帝建设的关注,包括禁卫军、王侯军和民兵。就是寓兵于农政策帮助朝廷减轻负担,不需要用国库维持士兵的生活,但是仍然保持一支强大的军队,随时应对敌军的突然攻击,足以打败比我军加倍强大、众多的侵略者。

第二,选择并建设与敌决战的坚固、凶险、攻守齐全的阵地。尽早察觉宋朝的侵略企图,前黎君臣并没有被动地等待敌军来战,而划出具体策略,在关口、道路上就开展拦截敌军,不许他们集结兵力、合围、互相支援、协助。选择并建设与敌决战的坚固、凶险、易于排兵布阵、掩盖兵力的阵地。据此,黎大行皇帝直接去视察,掌握实情,确定地势、地形,了解预期敌军路过的陆水道上的拥有军事价值的区域。看中的地方具有自然性障碍,具有直面性、深度、攻势、守势,便于机动、支援,灵活移动并发挥各个力量的综合实力,那就是平鲁区域(属于今日河内市朔山、多福,三岛岭尽头)。这是地势凶险的高地角,如马蹄般的形状,最宽的为700多米,2/3的周围被府鲁江所环抱,造成难以越过的自然性一条濠,后面是深林,利于埋伏。在此地,黎大行皇帝下令建设防守工事系统——一座城,是我国军民拦截敌方的先锋军的坚固要地。其次,西结区域(北江越安),是西结田地以南的广阔地区,地势凶险,利于朝廷军和民兵力量的排布,足以在此地歼灭敌军。第三是白藤江区域。“白藤江的别称为云湨江,有二里多宽,那里有许多高山耸立,河流归宿,浩瀚无边的波浪,两岸树木茂盛,简直是海上要地”。了解这一点,继承并创新运用吴权打败南汉的经验,黎大行皇帝建立坚固的木桩阵地,以便拦截从海口进入的敌军,同时在江两岸秘密部署水兵、陆兵埋伏。

第三,在与敌决战的区域和方向选好对象,合理组织力量。为了挫败宋军用前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和“如摧枯拉朽般的、不必耗费一支箭”袭击大瞿越军民的企图以及集结兵力合围攻占大罗和华闾的计划。黎朝君臣看中决战对象,即侯仁宝指挥的前军。这是由纪律严格、贪求大、胆敢、好战、打定主意实现宋朝计划的将军率领的梯队。如果粉碎这支前军,杀死主将,敌军的战斗精神将会快速崩溃,同时影响到整个侵略过程的大局。因此,在银山至大罗的方面军,皇帝自己直接指挥朝廷军队、民兵、地方军开展紧密的排布,在平鲁拦截敌军,决不许他们攻击大罗和华闾。据历史记载,敌我双方在平鲁城发生一阵大决战,我军获胜,逼迫敌军回到宁江。平鲁战之后,黎大行皇帝又在图鲁江上排布埋伏阵地,敌军前军梯队中了我方的诈降计,从宁江到来并遭到我军埋伏兵的伏击导致大败。这一胜利使得敌军用前军突然袭击我方大军的阴谋破产了,同时使得宋朝侵略军队惊慌,挫他们的锐气。

在白藤江上,由于其自然性的险阻地势,抗战指挥部没有在此地部署太多兵力,但是仍然可以牵制敌军的进攻。实践表明,由刘澄指挥的宋朝水军越过东北海域后进入白藤江时就遭到我方军民的攻击,给敌军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他们不敢照常按计划进攻而尽快逃跑回国。

对于凉山至大罗方面军,孙全兴在华部率领的步兵不肯出兵而等待刘澄的水兵到来一起集结兵力合围攻击大罗和华闾,由陈钦祚指挥攻击大罗的梯队已经到达西结。得知侯仁宝的前军和刘澄的水兵遭到大败,孙全兴率领的梯队震慑,从进攻中的后军成为逃走中的前军,陈钦祚在西结的梯队被孤立,没有援兵的支援和应救。趁此机会,“帝率诸将击之。陈钦祚军大败,死者大半,尸填原野,擒其将郭君辨、赵奉勲归华闾”。前黎君臣在西结的进攻、追击已经对宋军的南征予以决定性的攻击,同时完全结束抗宋卫国战争。

距今一千多年的第一次抗宋战争之胜利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发挥全国民族的综合实力,核心是朝廷军、民兵、地方军,部署、建设并使用抗敌力量艺术等教训仍然保持原来的价值,需要在全民国防体系建设、全民国防与人民安全相结合阵势建设、武装力量和防守区域建设中进一步研究、运用、创新发展,为牢固捍卫祖国做出重要贡献。(完)

作者:国防学院黄孟瑜大校

TAG

白藤江,

网友评论 (0)

我党创造和抓住机遇艺术,赢得了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
1945年8月总起义推翻了殖民封建政权,使我国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民族独立时代。这场巨大的胜利是由许多不同的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我党创造、抓住机遇、夺取胜利的英明指导艺术是一个突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