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金秋,在党和胡志明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斗争,取得了伟大的 “八月革命”胜利,开启了民族独立的新纪元。特别是1945年8月19日河内爆发的夺权起义具有决定性意义,为全国总起义的胜利奠定了有利态势和坚实力量基础。这一胜利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坚决果敢、敏锐机智、创新开拓、主动把握时机、发挥全民族大团结的强大力量——这些经验在当今首都河内富裕美丽、千年文脉、文明现代建设事业中,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
河内夺权起义——革命进攻气势与坚决果敢、敏锐机智、开拓创新、善抓机遇的辉煌胜利
在整个革命进程中,河内、河东和山西三地党部的诞生、斗争与发展历程,始终与越南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历史紧密相连。其中,河内党部是全国成立最早的地方党部(1930年3月17日),仅比我党诞生晚一个多月。凭借其特殊重要的地缘政治位置,河内始终被党中央和北圻党委确定为战略重镇,长期予以直接关怀,并领导和指导革命运动;同时,在历次革命高潮中直接锻炼和建设党组织,使之逐步发展壮大。
	
		
			|  | 
		
			| 1945年8月19日河内群众在大剧院前进行集会 | 
	
在党中央和北圻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河内党部从各方面进行了周密准备,特别是在建设政治力量、武装力量和半武装力量方面,时刻准备抓住时机发动起义,将政权夺回到人民手中,为全国各地人民起义夺取胜利创造了先决条件。凭借高超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革命领导艺术,河内党部明确主要敌人,深入利用敌人内部矛盾,扩大民族大团结阵线,同时准确预判革命时机,充分做好一切条件准备,以便一旦时机成熟即可发动总起义夺取政权。日本推翻法国政权(1945年3月9日)后,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及时发布了《日法交战与我们的行动》指示(1945年3月12日)。
为贯彻落实这一指示,河内党部大力推进抗日救国斗争,积极开展政治和思想斗争,揭露日本法西斯、卖国贼、傀儡及走狗的虚伪面目;在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学生中广泛成立救国组织,出版《救国》《解放旗》等报刊进行广泛宣传,从而不断提升群众的革命意志,动摇敌人之士气。与此同时,河内党部紧急开办多期培训班,为各自卫队和群众团体培养政治、军事干部;发动募捐、筹款运动,用于生产和购置武器,并夺取敌军枪械装备武装力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党部及时领导群众捣毁日军粮仓,取粮赈饥,通过这一革命实践,进一步锤炼了组织与指挥能力,为总起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一系列斗争运动的锤炼,河内的革命力量日益发展壮大。虽然党员人数仅约50人,但河内党部组织严密,干部队伍忠诚坚贞,具备领导和组织群众的能力,并得到来自北圻党委和党中央的骨干力量补充,成为革命的核心领导力量。同时,数十万已觉悟的群众始终信任、团结,随时准备在时机到来时奋勇夺取政权。
1945年8月19日上午11时,河内大剧院前爆发了盛大的群众集会,迅速转变为示威游行。武装力量随即分散行动,占领钦差署、市政厅、国库、邮电局、警察局、保安营、北圻廉访署等机构。在河内人民汹涌澎湃的革命气势面前,日军惊慌失措,但在越盟灵活而坚决的谈判下,被迫按兵不动,未敢干涉。
当晚,在党的领导下,保大朝廷在河内的各个重要机构已全部落入革命之手。次日,革命政权在北部府庄严成立并隆重亮相,标志着殖民—封建制度在河内的彻底崩溃。1945年9月2日,五十余万同胞齐聚历史性的巴亭广场,怀着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聆听胡志明主席庄严宣读《独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诞生——东南亚第一个人民民主国家。自此,一个新时代揭开序幕: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河内成为自由、主权国家的首都,开启了越南民族与首都河内历史上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八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经验教训及河内在建设、保卫和发展首都事业中的运用与弘扬
1945年8月,在敌人设立统治中枢的河内爆发的八月起义,以昂扬的斗志和迅猛的攻势迅速取得辉煌而彻底的胜利。与顺化、西贡及其他重要城市的起义相呼应,河内人民于1945年8月19日赢得的胜利产生了深远影响,极大鼓舞并推动了全国总起义走向最后的全面胜利。
这场胜利是长期周密准备的结果,归功于党和胡志明主席,特别是北圻省委与河内党部的英明领导;生动体现了革命路线的正确性和起义方式的科学性,充分彰显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起义及政治力量与武装力量相结合的理论价值;鲜明确认了坚持民族大团结、发扬群众爱国精神、实行分化敌人的策略以及创造和把握时机的艺术。河内不仅成为鼓舞全国的旗帜与信心之源,还贡献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丰富了越南革命关于城市武装起义的理论宝库。
	
		
			|  | 
		
			| 河内市重视新老城区和谐发展 | 
	
国家统一后,河内进入新的革命阶段,一方面着力恢复和发展经济社会,另一方面与全国一道保卫边疆、维护神圣的领土主权,并履行崇高的国际义务。自市党部第十次代表大会(1986年10月)以来,河内率先贯彻落实革新路线,与全国共同战胜经济社会危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方向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和对外开放融合。
经过近40年的革新历程,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河内党部、军队和人民始终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河内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面始终走在前列,深受党中央高度评价,成为全国人民的骄傲与信赖。首都丰富而生动的实践为党中央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和实施重大决策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特别是自扩大全市行政区划17年来,河内有效实施《首都法》,在规模和面貌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稳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国防安全、保障社会民生三大支柱,充分彰显其作为全国政治行政中心、国家心脏、经济龙头、文化教育培训与科技中心以及深度国际融合核心的地位。
凭借特别突出的成就,河内党部、军队和人民曾荣获胡志明主席亲授的“坚决打败美帝侵略者”流动红旗,并先后被党和国家授予三枚金星勋章、胡志明勋章、一级独立勋章、“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以及多项其他崇高荣誉。这不仅是首都的无上荣光,更是激励和鼓舞河内不断奋进、圆满完成党和民族赋予重大使命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河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河内市党部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决议以及中央各项决议和结论,重点是越共十三届中央政治局于2022年5月5日颁布的《关于2030年前、远景展望到2045年首都河内发展方向与任务》的15-NQ/TW号决议。全市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计划。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在市党部、政府、人民和企业界高度政治决心与共同努力下,首都经济依然保持了令人瞩目的增长势头。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RDP)增长6.52%,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513万亿越盾,位居全国首位(较2023年增长约28,3%)。2025年上半年,GRDP增长7.63%,财政收入达392.2万亿越盾,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约29.4%。河内继续巩固并彰显其作为首都区域、北部重点经济区乃至全国发展龙头与引擎的地位。
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发展方面,河内正朝着智慧化、绿色化、可持续化方向取得积极进展,首都面貌日益整洁、文明、现代。全市着重指导各地严格落实《首都法》(修订版)、《2045年前、远景展望至2065年首都总体规划》以及各行业、各领域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并完成一批经济社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为河内及首都区域各省份创造新的发展动力和空间。
在建设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方面,河内积极落实《2025年前、远景展望至2030年智慧首都河内建设方案》,不断完善,并有效开发全市共享数字数据系统,尤其是推动与国家人口数据库的对接,提升行政手续办理和电子交易服务质量,逐步实现智慧城市目标。
河内在文化发展方面始终走在前列,把文化视为社会精神生活的动力和基础,并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河内市委于2022年2月22日颁布并有效落实的《关于2021至2025年阶段、2030年前、远景展望至2045年首都文化产业发展方案》的第09-NQ/TU号决议,成功举办多项具有国家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盛会和节庆活动,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行地区。在此过程中,河内既保护和弘扬了千年文脉,又逐步将文化产业培育为首都的重要支柱产业。
党内建设、政府建设和政治体系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秉持“纪纲、责任、行动、创新、发展”的精神,河内完成了基层行政区划的优化调整,将乡级行政单位由526个减少至126个,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和支持。
与此同时,河内市委细化落实中央政治局于2025年4月14日颁布的《关于召开各级党代表大会,迎接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45-CT/TW号指示,扎实做好大会文件起草工作,尤其是政治报告草案的编写,确保既符合中央指示精神,又贴近实际,体现创新思维,明确了首都未来一个任期及更长时期的发展方向。
河内加强对国防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加强国防、安全和对外工作,把全民国防阵势建设与人民安全阵势建设相结合,建设坚固的防御区和过硬的市武装力量,确保重要目标以及在本市举办的重大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绝对安全,有力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秩序,为首都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建设富裕美丽、文脉千年、文明现代、稳步迈向新时代的首都
我国正迈入一个新的纪元——一个富强、文明、繁荣的纪元。中共中央政治局已出台四项带有突破性意义的决议,“……这是奠定制度基础的支柱,形成强大动力,引领我国迈入新时代,力争到2045年建成高收入发达国家”。
在此背景下,作为首都——全国的心脏,河内肩负着率先落实发展愿景的重要使命,为国家注入新动力、新资源。在与河内市委常务委员会的工作会议上,苏林总书记要求:河内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其特殊重要地位、巨大潜力和突出优势,弘扬千年文明与英雄传统,增强创新精神,敢想敢干敢担当,不断革新思路和方法,实现更加全面而有力的发展,尽快建设成为“社会主义首都”,成为全国的表率城市,为国家稳步迈进新时代作出贡献。
总书记同志还强调,首都的发展理念应当立足于“五大支柱”:一是文化、人民和千年文明遗产——一以贯之的根基;二是发展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三是基础设施现代化、同步化;四是数字社会和智慧城市;五是科技创新。同时推进“三大转型”,即绿色转型—数字转型—循环经济。这是河内未来加快实现可持续、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引。
贯彻落实越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届于2022年5月5日颁布的《关于2030年前、远景展望至2045年首都河内发展方向和任务》的15-NQ/TW号决议,同时发扬1945年八月革命河内军民英勇气概,河内市委和市政府明确重点推进以下任务:
第一,加快并坚决推进实现经济社会、国防安全等发展目标和指标,动员整个政治体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力,充分发挥各类资源优势,破除制约与瓶颈,力争以最高质量完成河内市第十七次党代会决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和指标,尤其是难度较大的指标,为全国第十三次党代会决议的全面胜利落实作出应有贡献。
二是,着力建设风清气正、率先垂范、走在前列的首都党部和政治体系,高效运行两级地方政权体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作为一切发展战略的主体、资源和目标;进一步密切党、政府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依靠人民推进党的建设和政治体系建设;以人民满意度作为衡量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管理成效的重要依据。
三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锤炼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品质和作风,特别注重年轻一代的培养;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能力过硬、道德品质清廉、生活方式健康、团结精神强、组织纪律意识高、责任感重的各级干部队伍;激发每一位干部、党员和市民的自豪感和奋发进取精神;凝聚动力、鼓舞斗志,带领首都党部、政府、军队和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坚定迈入新时代。
四是,率先推进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体系,发展新技术应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建设数字社会、智慧城市等。同时,高效推进:深化分权与授权,强化区域联动,合理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与文化发展相结合,培育优雅文明的“河内人”形象,使之在智慧、品德、体魄、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继承和弘扬千年文明传统,充分彰显越南民族的智慧与优良传统;切实把河内建设成为全国文化汇聚、凝结与辉映的中心。
五是,积极落实“四大支柱决议”和《2024年首都法》,充分发挥特殊政策机制效用,疏通堵点、破解瓶颈,释放发展潜能,推动首都发展迈上新台阶;并依照政府总理2024年12月27日颁布的1668/QĐ-TTg号决定,同步落实《2021至2030年阶段、远景展望2050年首都河内规划》和《2045年前、远景展望至2065年首都河内总体规划调整》。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新时代首都塑造新形象、新格局。
六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最大决心,高质量召开2025至2030年任期各级党代会,迎接河内市第十八次党代会,充分彰显首都在实现国家发展愿景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保持政治稳定;不断巩固和增强国防安全实力,牢固构筑全民国防与人民安全的坚强阵地,为首都发展营造长期稳定的良好环境。同时,大力推进对外工作和国际合作,主动、及时、有力地打击一切破坏党和国家、分裂民族大团结、破坏革新成果的图谋与行径。
隆重庆祝八月革命胜利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庆80周年,是全党、全军、全民,包括首都河内的干部、党员、军队和市民,向党、胡志明主席以及历代先辈为祖国独立自由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致以崇高敬意的重要契机。这是我们更加自豪于光荣的党、伟大的胡志明主席、英雄的民族,以及“千年文献之都”、“英雄首都”、“和平之城”、“创意之城”的时刻。这种自豪与荣光,化作首都党部、政府、武装力量和人民发扬“升龙河内”豪情的强大动力,激励我们继续革新、创造、自立、自强、团结、示范、担当,把首都建设得更加富裕、美丽、文明、现代,让人民幸福安康,不愧为全国的心脏,与全国人民一道,昂首阔步迈进民族新时代——一个繁荣、文明、强盛、与世界强国比肩并行的新时代。(完)
作者:河内市委常务副书记阮文峰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