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是欧洲和世界上坚持中立国防政策的国家之一。几十年来,这项政策为瑞士带来了和平与稳定。然而,在面临世界和区域的政治、安全演变的强烈影响和干预趋势,为了适应新的背景和维护国家利益,该国的国防政策可能会进行调整。
中立政策的概括
一个国家的中立政策早已被政客和军事家所提及,然而其从18至19世纪起才被广泛使用。政治科学中的中立指的是一个国家对一场战争或者其他国家之间冲突的态度和行动。据此,中立国家将不会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间接参与。中立国家分成两类:临时性的中立(意思是这些国家只在一定的时间内或者对某一个具体的冲突保持中立政策);永久性的中立(一个国家自己宣布中立的立场,充分履行中立国家的承诺并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
根据1907年《海牙公约》,中立国家的权力和义务集中体现在几项权利上,即包括:领土不可侵犯,拒绝参战各方在其领土上行军、运输弹药或战争物品,与参战或不参战的任何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和自由来往。与此同时,中立国家不能直接参与武装冲突或向参战各方提供人员、武器、装备的支援,不允许参战各方使用其领土为军事目的等义务。
奥地利、瑞典、芬兰等欧洲一些小国选择了中立政策,避免结盟、不被卷入大国之间的激烈战争中,尤其是两个世界大战。除了上述国家之外,瑞士被视为中立政策国家的典型模范,这有助于该国不被卷入欧洲长期以来所发生的各场冲突。
瑞士的中立国防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瑞士是欧洲中立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瑞士中立历史的第一个里程碑是在 1515 年,当时瑞士联邦被强大的法国打败,不得不签署《永久和平条约》。据此,法国和瑞士承诺永远不会相互交战,永远不会与对方的敌国结盟。两国一直遵守该条约,直到 1789 年法国入侵瑞士并结束了该国的中立时期。1815年,拿破仑战败,不得不与其他欧洲强国签订《巴黎条约》。各国统一承认瑞士的独立和中立性,这一中立政策一直被瑞士坚持至今。
尽管中立是瑞士国防政策的一个特点,但现实表明,这项政策相当灵活,甚至有时会被打破。瑞士中立的原则主要以1907年《海牙公约》为依据,瑞士政府对中立的解释有时不尽相同。在瑞士的宪法中,中立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内涵,为政策的灵活调整创造了余地。基本上,瑞士的中立政策有两大特点:(1)永久性:瑞士承诺在所有冲突中保持中立的立场,无论冲突的对象、地点和时间如何;(2)武装性:瑞士虽然没有参战,但仍然建立强大的军队,旨在捍卫自己免受其他国家的侵略,防止对其领土的侵犯和违反中立原则的活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与两个对立派的大国共享边境,即同盟国的奥匈帝国、德国以及协约国的法国、意大利。因此,实施中立政策是瑞士的最佳选择,并在整个战争期间保持不变。然而,当政治家罗伯特·格林在瑞士外交部长亚瑟·霍夫曼的同意下秘密前往俄罗斯,就俄罗斯和德国之间的单独和平协议进行谈判以结束东部战场时,该国的中立立场受到了质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瑞士于 1920 年加入国际联盟(现为联合国),该国的中立政策得到国际联盟的认可。然而,瑞士被迫执行“有条件中立”政策,即允许不参与军事行动,但必须参与共同的经济制裁。该政策最初得到瑞士的同意,但到了 1938 年,随着欧洲国家之间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紧张加剧,瑞士为了确保其经济利益而恢复了“绝对中立”的政策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保持这一政策。
冷战时期,瑞士继续从绝对意义上解释其中立政策,拒绝加入任何涉及军事或政治的国际组织。同时,寻求发挥中间调解人的作用,特别是在举办日内瓦印度支那会议(1954 年)或1985年里根总统和戈尔巴乔夫总统之间的历史性会晤,有助于打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僵硬关系。保持中立政策为瑞士带来了诸多好处,既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损失,又塑造了一个爱好和平、能够发挥中间调解人作用的国家形象。瑞士的声望有利于该国促进其军售,因为许多国家希望找到可靠的中立国家为合作伙伴,而不是像美国和俄罗斯这样等大国。
冷战之后,国际环境的变化使中立国家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样被重视。战争的危机不再容易出现,而当大国之间发生冲突、资源争端和权力竞争时,中立政策就会得到大力推动。各国日益变成相互依赖、相互牵挂,使一个国家的威胁成为共同威胁;保持中立、不干预可能会影响奉行该政策国家的利益。伴随着合作的趋势,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日益增加,参与解决冲突使得瑞士等中立国家的中间调解人作用有些被忽视。
在当前背景下调整瑞士的中立政策
在当前复杂的政治和安全背景下,对瑞士中立政策的解读和调整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瑞士国内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中立并不意味着对某些国家违反国际法、破坏西方共同价值观的行为漠不关心和不干预。瑞士自由民主党 (FDP)、绿色自由党 (GLP) 和瑞士的 Die Mitte 支持扩大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ATO) 的合作,但不鼓吹瑞士加入该组织。瑞士人民也倾向于支持与北约建立更密切的关系。2022年初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7%的受访者支持加入北约,支持加入北约的比例上升至33%,支持加强与北约关系的比例为56%。过去一段时间,瑞士进行了多项具体调整,具体如下:
第一,加强与北约和欧洲国家的合作。在最近一次访问美国期间(2022 年 5 月),瑞士国防部长阿默德说:“中立法允许该国与北约以及欧洲伙伴更密切地合作”。今年5月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瑞士总统卡西斯提到了“合作性中立”的新概念。瑞士国防部长和北约秘书长已同意加强合作。 瑞士国防部也在起草一份关于新安全选择的报告,其包括与北约成员国组织联合演习,增加双方指挥官、政界人士之间的高层接触,以及向这些有关国家提供武器和弹药。 近期,瑞士也像许多北约成员国一样,从美国购买了F-35A战机,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明确表明了对地区安全不稳定的立场。 2022年2月,瑞士做出了中立历史上罕见的决定,即共同与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并且可能对俄罗斯飞机关闭其领空,或对该国领导人实施金融制裁。 然而,瑞士的军事干涉仍然有限。 瑞士联邦经济局(SECO)表示,它拒绝了德国为该地区的军事行动再出口武器和弹药的请求。
第三,增强国防能力。 瑞士议会提议将军队预算从每年 52 亿美元增加到 73 亿美元,其中优先推进空军、步兵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发展。 该国国防部长阿默德表示,瑞士在数字化方面落后于许多其他国家,需要加强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尤其是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危机有关的网络攻击。 瑞士议会已同意在国防部下属建立一个网络指挥中心,到 2026 年将其人员升级并扩大到 575 名(是当前编制的两倍)。
中立政策给瑞士带来了诸多好处,成为该国的特色和象征。 因此,尽管不排除但放弃中立政策的可能性并不大。然而,瑞士过去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表明,中立性并不是一个不变的概念,而是可以灵活地解释和应用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在未来,瑞士很可能会保持中立政策,不直接参战、不向交战各方提供武器,但会通过加强合作和参与国际和区域问题发挥自己的作用,随时做好准备为和平谈判提供会场。(完)
作者:美洲